在緊急的情況下,採用針刺治療,用毫針刺激人體的穴位,能發揮很好的急救作用。
在使用針刺前,先找好穴位,再用75%的酒精消毒。
急救時通常需要強刺激,撚轉輻度大,提插手法也重,所以在取穴位時要慎重,局部有重要臟器,如胸部等處一般不要選取,以免進針太深、手法不當,引起氣胸。
急救時,通常選取以下幾個穴位:
人中:在鼻唇溝處,就是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中暑、癲癇抽風、 病、抽搐等,可針刺人中穴。
曲池:屈肘成直角,皮膚橫紋頭到肱骨外上髁的中點。病人高燒、高血壓時,直刺1-3寸。
合谷:食拇指併攏,肌肉的最高處。病人發生休克、暈厥、昏迷及頭面部各種疼痛,可直刺0.3-0.5寸。
內關:手掌後橫紋上2寸,兩筋間。病人心跳突然加快,陣發性心動過速,或心跳顯著減慢,心動過緩時,以及心絞痛、胃痛、腹痛、噁心、嘔吐等情況下。直刺0.5-1寸。
十宣:兩手的十指尖處。刺十宣穴,產生劇痛。對中暑、高燒、休克、暈倒、癲癇、 病、小兒抽風等有較好的作用。針刺方法是點刺放血。
摘自《農村醫藥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