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來源很多,概括地說,有動物藥、植物藥、礦物藥及少數的化學藥品,其中以植物藥為最多。動、植、礦物藥都是天然藥物,在採集以後,都應根據藥品性質和治療上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加工處理,以供藥用。這種加工處理方法,就叫炮製,又稱炮炙。
炮製的目的,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使藥物潔淨,便於服用:如植物藥蒲公英、馬齒莧、馬蘭根等,在採集後必須洗淨泥沙,揀去雜質。有些海產品如昆布、海藻與動物藥如烏賊骨、龜板、鱉甲等,需要漂去鹹味或腥味,以便服用。
2.便於貯藏與製劑:如植物藥在採集後必須曬乾或烘乾,使藥物乾燥,以便貯藏,防止黴爛變質。又如將植物藥切碎,便於入湯劑煎煮或易於粉碎製成丸藥;礦物類或貝殼類藥物火煆,便於研粉。
3.消除或減少藥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薑、明礬醃製後,可解除毒性。吳茱萸用甘草水拌和,可減少辛辣刺激性。
4.適當改變藥性:如何首烏生用潤腸通便,加熱蒸熟可破壞它致瀉的成分,增強補益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