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臨床心得

中醫治療嘔血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醫治療嘔血
  中醫認為,嘔(吐)血常由於過食辛辣或飲酒和暴怒傷肝、肝火亢盛所致。可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脂腸潰湯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病時。

嘔血常分下列三型施治。
(一)胃熱盛
  來熱較急,量多,血色鮮紅或暗紅色成塊,胸腹悶痛或灼熱痛,便秘尿紅,或伴有發熱,唇紅、苔黃,脈多洪數。可用:
1.鮮蓮藕(不去節)磨汁1碗,涼服。
2.旱蓮草150克,洗淨搗爛取汁,涼服。乾用60-120克,煎水冷服。
3.如病人熱甚(舌絳、苔黃、脈數有力),可用白芍或田三七、紫珠草、生大黃等藥分別研細末,各3克,涼開水沖服,或多次分服。

(二)肝火盛
  血色鮮紅質稠,胸悶,脅肋脹痛,急躁易怒,頭痛眼紅,口苦,舌邊紅,脈多弦數。可選用:
1.旱蓮草200克,龍膽草6克,生地30克,山梔子10克,生大黃10克,側柏葉30克,黃苓10克,澤瀉10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2.大生地30克,煎水沖生大黃藥末3-6克,一天服兩劑。

(三)心脾虛
  血色多暗淡,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神疲肢冷,大便暗黑,舌淡紅,脈細弱,可選用:
1.艾灸兩側大郭穴或湧泉穴。
2.血餘炭(研細末)3-6,阿膠10克溶化沖服,每日3次。
3.崗稔根30克,五月艾15-30克,水煎服或加沖服血餘炭末2-3克。

除上述的辯證治療外,中醫還對嘔血採取一般通用的治法:
1.梅花針刺兩側頸動脈區各5-10分鐘(但不可深刺,以防損傷血管)。
2.酌情選用下列藥方1-2種:
(1)白芨粉末每次3-10克,1日服3次,開水沖服。
(2)柴珠草粉末3-6克,開水送服,1日3次。
(3)四三七粉3克,阿膠10-20克,用開水加溫溶化沖服。
(1)、(2)兩法同用,可治各型嘔血。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