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上肢常用穴─內關(心包經)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上肢常用穴─內關(心包經)
  為絡穴。八脈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因本穴對心血管功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統的各種疾病,臨床上治療冠心病時常選此穴為主穴,所以內關又被稱為"冠心病的救星","心寶"等。

  因此穴為心包經之絡穴,與三焦經相聯繫,又通於維脈,而陰維脈又上於胸中,故內關可治療胸中諸疾,如咳嗽、氣喘、呃逆、嘔吐、胃痛等,所以《四總穴歌》曰:"心胸內關應。"

  總之,內關具有疏調三焦氣機,理氣寬中,降逆止嘔,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多種病證。是臨床不常用的有效的防病保健要穴。

[位置]
  仰掌,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防治作用]
1.心血管疾病:心痛、心悸、胸痛、心律不齊、竇性心動過緩或過快(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神經官能症等。)
《攔江賦》:"胸中之病內關擔。"
《四總穴歌》:"心胸內關應。"

  據報導:針刺內關心電圖觀察:發現原心率慢者(51次/分以上)可使之加快;原心率快者(75次/分以上)可使之減慢;原心率中速者(51-75次/分)變化不明顯。但以減慢心率的作用為最突出,心率較慢者,有的針後可使之立即提高,當然這種調整作用在心律異常時表現的最明顯,針前心率越快,針後降低心率越明顯,且降低幅度越大,說明內關穴確實有使心率恢復正常的健康狀態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對30只家兔造成實驗性心動過緩,然後觀察針刺後恢復正常心率的時間,分別設內關組,神門組,足三里組,對照恢復的快慢,在統計學處理後,顯現出明顯差異,而前三組中,又以內關穴恢復的最快,這也說明了內關穴對心率的影響作用最強。

  另在動物實驗中,給狗注射毒氣旋花K或K,造成實驗性房室傳導陰滯和嚴重的心律不齊,然後分別針內關,交信,非穴位點,發現針刺內關可使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律不齊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心律,交信作用較差,而非穴位點幾乎無效。

  內關對血管舒縮也有明顯調整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給家兔注射腎上腺素造成高血壓狀態,在此基礎上,針刺足三里、內關,可使血壓降低。而對低血壓或休克狀態下低血壓,針內關穴可使血壓回升。有人觀察針刺內關、素穴治療160例休克病人,結果顯效122例,占76.3%,好轉18例,占11.2%,無效20例,占12.5%,總有效率87.5%。在動物實驗中,有人用8只家兔作用8次實驗,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放血,使血壓維持在40-50mmHg,電針雙內關穴後,血壓上升5-30mmHg,平均升高值約14.62mmHg,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顯著差異。

  針刺內關對急性心梗,風心病患者有顯著效果,可使心肌缺血狀態得以改善,心肌收縮力增強,並且有明顯鎮痛作用,在急性心梗伴心胸痛病人中,針內關穴可使心胸痛得以緩解率達100%。用指按法,可起到類似作用。

  針刺內關穴可降血脂。有人觀察72例高血脂的病人,針其內關穴(1-2療程F)可使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及β脂蛋白增高者顯著的遠期療效,而對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者的遠期療效不明顯。

2.胃腸病:胃脘痛、噁心嘔吐,呃逆等。
《針灸大成》:"食不下;內關、魚際、三里;腹痛:內關、三里、中脘;胸滿支腫:內關、膈俞。"
《八脈八穴症治歌》:"不滿心胸痞脹,腸鳴泄瀉脫肛,食難下膈酒來傷……結胸裏仇難當,傷寒不解結胸膛,瘧疾內當獨當。
《標幽賦》:"胸腹滿痛刺內關。"

  由於內狀通於三焦,通於陰維脈,而它們又均通於胃、心、胸,故內關具有調理氣機,和胃止痛的功效。

  據報導:電針正常人的內關、合谷、足三里等穴,血清澱粉酉每無明顯改變;但若針刺治療急性胰腺炎,可使血清澱粉酉每迅速下降,類似報導很多。

  臨床上針刺內關穴多用於嘔吐、呃逆、噯氣吞酸、胃痛(痙攣性)症證,且常配公孫穴一起應用,內關配公孫是八脈交會穴的一組。這是因為內關配公孫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使胃蠕動減慢,故對饑餓時出現的胃痛,胃痙攣引起的呃逆、嘔吐療效尤好。

  電針內關有抑制或減弱胃牽拉反應的效果,腹直肌的肌電反應減弱,這有利於腹部外科手術的進行。

  有人觀察:內關透外關配合深呼吸對腹症200例病人止痛的作用。全部病例在針刺期間均不使用其他止痛藥,每一例病人療效評價均以一為準,200例病人中119例一次止痛,疼痛消失時間:最短2-3分鐘;最長30分鐘,其中10分鐘之內疼痛消失者84例,占71%。說明針刺內關可以改善因腹腔臟器受到的各種刺激時產生的痙攣狀態。又觀察:若採取單一的內關透外關,而不配合深呼吸動作,則止痛時間甚短(維持時),或根本不徹底止痛。若在此基礎上,再配合有規律的深呼吸動作,疼痛可完全消失,說明針刺時同時配合深呼吸動作,確實有助於療效的提高。

3.某些呼吸系統的疾病:胸悶、氣短、咳嗽、哮喘。
  據臨床觀察,對胸悶氣喘患者,針刺內關,用較強的手法,可使病狀明顯緩解。

  有人觀察泰齊氏症候群,又稱肋骨炎引起的胸肋痛,呼吸受限,採用針刺內關和膻中後,中度或強度刺激,每日1次,留針10-20分鐘,其有效率為100%,其中5次以內痊癒者達83%。

  針刺內關也可以解除高山反應引起的心悸、氣短、呼吸急迫,顏面潮紅,六脈洪數,頭部劇痛。一般針刺用瀉法,症狀明顯減輕,留針20分鐘後,諸症全無,脈搏趨向和緩。

4.對機體防衛機能的影響
  據報導:針內關穴可使人體白細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增強,其吞噬指數於針刺後平均增加1.5倍,灸此穴也有類似作用。

  在動物實驗中,針刺動物的內關,合谷可使血中的球蛋白質含量增加。

  正因為如此,內關穴可提高機體的防禦機能,保持機體的健康,故臨床上常選用此穴為保健的針灸常用穴之一。

5.其他作用:除上述四方面作用外,內關穴還用於防治中風、偏癱,鬱證,眩暈,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失眠,癲癇,舌裂出血等雜病。
《雜病穴法歌》:"舌裂出血導內關。"

  據報導:採用內關齊刺法或可治舌伸不縮症。根據中醫臨床經驗,舌木卷短強硬諸病多責之心包經,故選用心包經代表穴內關,治療時通常雙側同時進針,施行短暫而強的刺激,持續撚提插一分鐘左右,留針20分鐘即可,多數病人在撚轉提插時,舌頭立即收回,功能復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針麻要穴:是肺葉切除術,心包切除術常用的針麻穴位;也是顱腦手術,乳突根治術,上頜竇根治術,食管鏡或氣管鏡檢查術,甲狀腺手術,二尖瓣擴張分離術,食道手術、乳房切除術、小腸切除術的麻醉穴位。

[操作]
1.灸法:直接灸3-7壯;或溫和灸5-15分鐘。
2.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脹,或麻電感向指端放散。
3.按摩:點按:拿法、揉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