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藥膳食療 > 食療

豆腐的防病保健作用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所屬地區:台灣


          豆腐是最常食用的豆製品,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我國南北各菜系中以豆腐為主的菜肴何止千種,可是當人們在品食豆腐時,很少有人想到它的防病保健作用。中國醫學認為豆腐的性質甘涼,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消渴病人口中乾渴以及休息痢。另外,豆腐還能解除硫磺、燒酒的毒性。

          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足,可以用豆腐250克,紅糖100克,水煎,待紅糖溶解後加入米酒50克,一次服完,連服5天。

          明代的《普濟方》中記載,用醋煎豆腐食用,可以治療休息痢(慢性菌痢)。

          明代的《食物本草》中記載,若人飲酒過度,遍身紅紫,甚至神昏不醒,可將熱豆腐切片,滿身貼敷,變冷即更換。

          除豆腐外,像豆腐皮、豆漿、豆渣、豆腐泔水、腐巴、腐沫均可入藥用。豆腐皮是豆腐漿煮沸後,漿面所凝結的薄膜,它的性味甘淡而平,能養胃,清肺,止咳,消痰。用豆腐皮一張,以熱豆漿服下,可以治療自汗。若患咳嗽日久不止性質偏寒的,可以把豆腐皮曬乾,燒灰研末,用熱酒調服。

          豆漿善於補虛潤燥,清肺化痰,能夠治療虛勞咳嗽,痰火哮喘,便秘不通,小便淋濁等。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有甜漿粥,即以豆漿煮大米為粥,常食,有補虛健體之功。若患痰火哮喘,痰黃胸悶,口咽乾燥,可以用飴糖100克,豆腐漿一碗,共煮至飴糖化開,頓服,有清肺化痰,潤燥平喘的作用。

          豆腐渣可以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大便下血。將豆腐渣在砂鍋內焙熱,取出,外敷患處,變冷即更換,可以用於瘡瘍腫毒,局部紅腫疼痛。此方出自王玷桂的《不藥良方》,可以試用。若患大便下血,可取豆腐渣炒黃,用清茶調服。

          煮豆漿時鍋底所結的焦巴叫腐巴,也叫豆腐鍋巴。若治療反胃嘔吐,將豆腐鍋巴炒過,研末,每次約10克,加入砂糖少許,白開水送服。

          腐沫是豆腐泔水上集結的浮沫。《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它能治手足癬,可以用腐沫趁熱浸洗。


        張景岳工作室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彙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