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藥膳食療 > 藥膳
桑葚滋補正當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現在,正是桑葚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桑葚烏黑晶瑩、酸甜可口,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腸的作用,是藥食兩用的水果。
《本草疏經》載“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熱,爲涼血補血益陰之藥”。中醫認爲,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隨息居飲食譜》載桑葚“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濕,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該品既可配藥煎服,亦可熬膏開水沖服或是生啖,抑或是泡成藥酒服用。用於治肝腎陰虧之眩暈、目暗耳鳴、鬚髮早白、津傷口渴、腸燥便秘、消渴、瘰癘、關節不利等病症。
早在2000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國皇帝禦用的補品。它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礦物質、葡萄糖、蔗糖、果糖、鞣質、蘋果酸、鈣、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尼克酸等成分,營養是蘋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種功效,被醫學界譽爲“21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現代研究表明本品具有增強免疫力、激發淋巴細胞轉化、增強造血機能、抗白細胞減少、降低紅細胞膜Na+,k+-ATP酶活性、抗腫瘤等作用,常吃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顔的功效。
《滇南本草》載本品“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①桑葚有改善皮膚(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髮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桑葚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顔、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常食桑葚可以明目,緩解眼睛疲勞乾澀的症狀。常配伍決明子、旱蓮草、女貞子、何首烏等;②桑葚具有生津止渴、促進消化、潤腸通便等作用,適量食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刺激腸蠕動及解除燥熱,常配伍何首烏、火麻仁、黑芝麻、肉蓯蓉等;③桑葚可以促進血紅細胞的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並對治療糖尿病、貧血、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神經衰弱等病症具有輔助療效,常配伍麥冬、沙參、天花粉、杜仲等;④桑葚具有免疫促進作用,對脾臟有增重作用,對溶血性反應有增強作用,可防止人體動脈硬化、骨骼關節硬化,促進新陳代謝,常配伍茯苓、丹參、熟地黃、益母草、枸杞子等。
一般成人皆適合食用桑葚,女性、中老年人及過度用眼者尤爲適合,每次用量:新鮮桑葚20~30顆(30~50克),乾品入藥煎煮則10~15克,桑葚膏15~30克溫水沖服。
“甘令人中滿”,桑葚甘甜,食用過度,會令人有飽脹的感覺,影響食欲,脾胃虛寒,大便溏者亦不宜多吃新鮮桑葚;因桑葚含糖量較高,糖尿病人食用新鮮桑葚應注意;因桑葚內含有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會影響人體對鐵、鈣、鋅等物質的吸收,過多服用應注意;因桑葚中含有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後容易發生溶血性腸炎,少年兒童不宜多吃桑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