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八脈交會穴。主要防治胃痛、腹痛、嘔吐、泄瀉等症。
[位置]
在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緣,赤白肉際處。
[防治作用]
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
《甲乙經》:"公孫,主狂,多飲。"
《標幽默》:"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癒。"
《席弘賦》:"肚疼須是公孫妙,內關相關必然瘳。"
《八脈八穴治症歌》:"九種心痛延悶,結胸翻胃難停。酒食積聚腸鳴,水食氣疾膈病,臍痛肚疼脅脹,腸風瘧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瀉公孫立應。"
據報導,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內關、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尤以足三里為明顯,而針刺公孫則胃蠕動多減弱。
另據報導,針刺公孫、內關、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操作]
1.灸法:直接灸3-5壯,溫和灸5-10分鐘。
2.刺法:直刺0.6-1.2寸。
3.按摩:點按、揉、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