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法]
在第7頸椎棘突與第1胸椎棘突之間,正坐俯首,當項後隆起最高處下緣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
1.三棱針點刺拔罐法。穴位局部常規消毒,持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立即在針刺部位拔火罐;以溢血為度,留5一10分鐘起罐。根據患者自覺症狀消除的情況決定拔罐次數,病情不減時,可連續進行拔罐l一2次。
2.灸法。醫者在大椎穴用艾條溫和灸,每次20分鐘;或用隔薑灸,每次3-5壯。一般每日施灸法2-3次。
[適應症]
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周身酸楚、舌苔薄白、脈浮。
[釋義]
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下,頸7椎為椎骨之最大者,故名大椎。因能治療諸虛勞損之病,又稱"百勞"。
大椎屬督脈經穴,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又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交會穴,故有大椎為"諸陽之會"之說。本穴內可通行督脈,外可流走三陽,為調整全身機能要穴。臨床治療範圍頗為廣泛。具有解表退熱、溫經活絡、通陽散瘀、回陽固脫、散寒救逆、驅邪截瘧、清熱開竅、鎮靜安神等作用,臨床多用於治療感冒、高熱、驚厥、瘧疾、咳嗽、骨蒸勞熱、癲癇以及中暑、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神經衰弱、等麻疹、面部痤瘡、白細胞減少症等。
點刺拔罐或艾灸大椎穴治療感冒,主要因為督脈循行於頭項、背部,屬陽主表,全身諸陽經皆會於大椎,而通於督脈,故督脈為"陽經之海",總督一身之陽。古代文獻中,《針灸甲乙經》提出治"傷寒熱盛",《類經圖翼》也指出治"身痛寒熱"、"風氣痛",說明大椎具有振奮陽氣、疏散風寒、解肌發汗、驅邪外出之作用,為治療感冒的有效穴。外感熱病,其病都在陽經,針刺大椎穴可激發陽經之脈氣,通陽解表而退熱,所以大椎穴尤長於退熱,臨床治療感冒高熱的患者,可有迅速退熱效果。另外,溫灸大椎穴能提高機體抵抗力,解表扶正於一舉,還可預防流感。
[按語]
1.大椎穴用三棱針點刺拔罐法是一種治療重感的常用效捷方法。郭子光氏報導,運用此法治療風寒感冒73例,一般針到病除,效如桴鼓。
2.曹仁和氏報導,灸大椎穴治療風寒感冒24例,21例獲效,初起者一般灸2-3天就可治癒。但應注意,舌尖紅、咽痛屬風熱感冒患者禁用此法。
3.大椎穴治療瘧疾有特效。朱復林氏報導,艾炷直接無瘢痕灸大椎治療瘧疾(間日瘧)43例,平均治療3-4次均獲痊癒。治癒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