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瀉下藥─大黃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大黃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根莖及乾燥根。由於本品的根莖呈黃棕色,故叫做大黃;它的瀉下攻積作用很猛,因此又有將軍的稱號,而以四川出產的比較著名,所以又名叫川軍;另外因它的根莖部有斑紋,故別名叫錦紋。
〔功用簡說〕大黃有苦味,是種寒性瀉下藥,具有瀉下通便、瀉火解毒、清化濕熱、攻積滯、祛瘀血及止血等功效,適用於大便秘結、食積、熱癤瘡毒、口瘡、風火赤眼、熱性痢疾、黃疸及損傷瘀血、皮肉青腫等症。又可用於胃出血。
本品生用瀉下力量較強,蒸製後則瀉下作用減弱。
〔一般用量〕1.5-9克,煎服。如研末吞服,須用小量。如用它瀉下通便、攻積滯及止血,必須生用。且不宜久煮;如用它清化濕熱、祛瘀血,可用熟大黃(即用生大黃以黃酒拌勻,放在蒸籠內蒸黑製過的,又稱製大黃)。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單方介紹〕治成人便秘:可用生大黃1克,研末吞服。孕婦忌用,婦女在月經期內或哺乳期內亦不宜服用;身體衰弱的人也不宜用。
據報導,大黃能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能減少創面體液外滲,並有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等作用,故可用於出血性疾患及水火燙傷;大黃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鍵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還有抗癌作用;大黃有降低血壓及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祛瘀、止血等多種功效,故近年在臨床上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常用於急性膽囊炎、膽石症、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急性蘭尾炎、急性胰腺炎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等多種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