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認識中藥

中藥材初加工技術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中藥材初加工技術
一、種子類藥材的加工。
  一般將果實採收後直接曬乾、脫粒、收集種子。有些藥材要去種皮或果皮,如薏苡仁、決明子等;有些要擊碎果核取出種仁供藥用,如杏仁、酸棗仁等;有些則要蒸,以破壞使藥材易變質變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貞子等。
  
二、花類藥材的加工。
  為了保持花類藥材顏色鮮豔、花朵完整,採後應放置在通風處攤開陰乾或在低溫下迅速烘乾,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濃郁的香氣,如紅花、芫花、金銀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極少數花類則需先蒸後乾燥,如杭白菊等。
  
三、果實類藥材的加工。
  一般果實類藥材採收後直接曬乾或烘乾即可。但果實大又不易乾透的藥材,如佛手、酸橙、宣木瓜等應先切開後乾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藥的藥材,如栝蔞、陳皮、山茱萸等,應先除瓤、核或剝皮後乾燥。此外,有極少藥材如烏梅等還需經烘烤、煙熏等方法加工。
  
四、皮類藥材的加工。
  一般採後趁鮮切成片或塊,再曬乾即可。但有些種類在採收後應趁鮮刮去外層的栓皮,再進行乾燥,如丹皮、椿根皮等。有些樹皮類藥材採後應先用沸水略燙後,加碼疊放,使其"發汗",待內皮變成紫褐色時,蒸軟刮去栓皮,然後切成絲、片或卷成筒,再進行乾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五、全草和葉類藥材的加工。
  採收後宜放在通風處陰乾或晾乾,尤其是含芳香揮發油類成分的藥材,如薄荷、荊芥、藿香等忌曬,以避免有效成分損失。有些全草類藥材在未乾透前就應紮成小捆,再晾至全乾,以免有效成分散失,如紫蘇、薄荷、斷血流等。一些含水量較高的肉質葉類,如馬齒莧、垂盆草等應先用沸水略燙後再進行乾燥。
  
六、根及地下莖類藥材的加工。
  這類藥材採收後,一般須先洗淨泥土,除去鬚根、蘆頭和殘留葉等,再進行大小分級,趁鮮切成塊或段,然後曬乾或烘乾即成,如白芷、丹參、牛膝、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質、含水量較高的塊根、鱗莖類藥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應先用沸水稍燙一下,然後再切成片曬乾或烘烤。對於質堅難以乾燥的粗大根莖類藥材,如玄參、葛根等應趁鮮切片,再進行乾燥。對於乾燥後難以去皮的藥材,如丹皮、桔梗、半夏、芍藥等應趁鮮刮去栓皮。對那些含澱粉、漿汁較多的藥材,如天麻、地黃、玉竹、黃精、何首烏等應趁鮮蒸製,然後切片曬乾。有些藥材如北沙參、明黨參等應先放入沸水中略燙一下,再進行刮皮、洗淨、乾燥。此外,如丹參、玄參、白芍等藥材,先要經沸水煮,再經反復"發汗"才能完全乾燥。還有些藥材,如山藥、貝母等須用硫磺熏蒸才能較快乾燥,並保持色澤潔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殺蟲、防毒,有利於藥材的貯藏。
(蘇國琦 / 中國中醫藥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