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風寒表濕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藥?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風寒表濕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藥?
  風寒表濕感冒常用中成藥有:
(1)九味羌活丸
方中羌活發散風寒,祛濕止痛,為君藥;防風、蒼朮、白芷、細辛、川芎辛溫解表,疏風散寒祛濕,為臣藥;佐以黃芩、生地清泄裏熱,並防辛散溫燥藥物傷津;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發汗祛濕,兼清裏熱。臨證運用時,有無裏熱皆可選用。若有裏熱者,則用溫開水送服之;若無裏熱者,則重用生薑、蔥白煎湯送服之,以增強辛溫發散作用。

(2)蒼朮煎湯送服川芎茶調丸
川芎茶調丸是治療外感風寒、經絡不和所致頭痛的主要成藥。用蒼朮煎湯送服,增強解表祛濕作用。適用於風寒表濕證以頭痛、惡寒、無汗為主症者。

(3)藿香正氣水
感冒風寒表濕證兼有濕滯在裏;除見風寒表濕症狀外,尚有胸腹脹痾、噁心嘔吐、納呆,或腸鳴泄瀉等裏濕證表現,本品有解表祛濕、理氣和中之效。方中以藿香辛散風寒,芳香化濕,悅脾和中,為君藥;以半夏和胃止嘔、燥濕化痰;厚朴行氣利水、寬胸消滿,為臣藥;佐以蘇葉、白芷、橘皮、茯苓、白朮、大腹皮、桔梗,既能解散風寒,芳香化濕,又能健脾運濕,行氣利水,共同協助君臣藥發揮作用;以甘草調和諸藥,薑棗調和脾胃,為使。諸藥合用,祛暑解表,化濕悅脾,調運氣機,開胃進食,且有扶正解表功效。

(4)五積散酒
五積散為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內傷生冷的常用方劑。方中麻黃、白芷解表散寒;蒼朮、厚朴、陳皮、甘草溫燥寒濕,行氣寬中;茯苓、半夏健脾化痰,調和脾胃;當歸、川芎活血養血;白芍與甘草合用,有緩急止痛之功;桔梗上浮,枳殼下氣,升降有序,有利於散濕利膈;乾薑溫中祛寒;桂枝(原方為肉桂)祛風溫經通絡。諸藥配合,可消"寒、食、氣、血、痰"五積。製成酒劑,加強了活血溫經溺寒的功效。本方適用範圍較廣,風寒表濕證即在其列。特別是對於本證所呈現的一身盡痛、惡寒較重等,本方獨具速散風寒濕的作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