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疝氣要穴─歸 來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取穴法〕仰臥,在臍下4寸,前正中線任脈(中極穴)旁開2寸處取穴。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法。取患側歸來穴,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刺入0.8—1.2寸,進針後用快速撚轉補法,施術半分鐘後出針。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一療程結束後,休息2日開始第二療程。
〔適應症〕小兒腹股溝疝。站立時,腹股溝一側有腫脹物,觸之軟。
〔釋義〕歸來有恢復和復原的意思,本穴主治男子寒疝、卵上入腹,婦人子宮脫垂諸症,針刺此穴可使氣血旺盛,使其歸復原處,故以“歸來”名之。又古人認為本穴具有調經種子的功能,能使婦人月經通調,待夫歸來而又有子之意。
歸來穴系足陽明胃經的下腹部腧穴,內部是腸,靠近膀胱,具有活血散滯、溫經散寒、理氣止痛等功效,為主治少腹部、生殖器疾患以及婦科病的重要腧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少腹疼痛、月經不調、經閉、子宮脫垂、帶下、不孕症、便秘、疝氣、睾丸炎等病症。
歸來穴是治療疝氣的要穴,古代文獻中,如《循經考穴編》、《針灸大成》均載治“奔腸七疝”,《勝玉歌》載:“小腸氣痛歸來治”。
歸來穴能治疝氣,與其穴位所在、針感傳導方向、所屬經脈以及其功能主治作用等有關。因本穴位於下腹部,穴下主要臟器為腸,而近於膀胱,針刺走向可沿足陽明胃經循腹裏走至氣沖穴,可使少腹部酸脹,甚至可傳到腹股溝及陰囊處。此外,歸來穴屬足陽明胃經,胃為水穀之海,陽明經多氣多血,兩旁則外鄰足厥陰肝經,內近任脈,下至氣沖,又為沖脈之起始部。故針刺本穴可使氣血旺盛,既能升提益氣,又可行氣祛瘀、平沖降逆和緩解少腹控睾止痛,且兼有疏肝理氣;調理沖任的功能。所以本穴不僅為治疝要穴,也是治療生殖器疾患及婦科病的有效穴。古人定名歸來,正是對其功能主治作用的簡要概括。正如《千金翼方》說:“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
關於歸來穴的位置,歷來醫家,諸說不一。《甲乙經》載:“在水道下二寸”,《外台》云:“在水道下五寸”,《資生》注:“外台,水道下三寸,今校勘歸來二穴在水道下二寸為是”,《入門》云:“天樞下七寸”,《逢源》則云:“在水道下一寸”。現今針灸、腧穴學講義均依《逢源》之說,定位在水道下1寸,中極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今從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