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生活百科 > 健康秘訣

吃“生魚片”小心肝吸蟲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華枝睾吸蟲病又稱肝吸蟲病,是由肝吸蟲寄生在人或動物肝內膽管而引起的病。人可因進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而感染。患者可有消化不良、乏力、肝區不適或疼痛等臨床表現,可以出現肝功能異常,如果感染嚴重並延誤治療,可發展成為肝硬化,嚴重危害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該病分佈廣泛,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流行於亞洲各國。我國除西北乾旱地區外,24個省、市、自治區均有流行。我國人民食魚有很多講究,如在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們喜歡吃“魚生”(生魚片)和“魚生粥”(生魚片加熱煮成的粥),而東北地區,特別是朝鮮族,生魚拌上佐料是他們最喜歡的用來下酒的美味佳肴;而北京、河南、山東、四川等地,不少人喜歡吃燒烤的小魚。總之,不管哪種吃法,只要是吃了生的或半生的淡水魚(蝦),就有可能感染肝吸蟲病。

      肝吸蟲的成蟲體形狹長、扁平,像一片小樹葉一樣。它除了寄生在人體的肝膽管內,也可寄生在貓、狗等哺乳動物的膽道系統,蟲卵隨膽汁流入腸道,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淡水中被螺吞食,生長發育成肝吸蟲的尾蚴階段即離開螺體,這時如碰上適宜的淡水魚,尾蚴則侵入魚體內繼續發育為囊蚴。囊蚴是肝吸蟲可以感染人的階段,如果人吃了含有肝吸蟲囊蚴的淡水魚,在人肝膽管內約1個月即發育為成蟲。其在人體內的自然壽命達十餘年,甚至可長達二三十年。

      寄生於人體的肝吸蟲少則數十條,多則上百條,甚至上千條。主要寄生在肝內中等大小的膽管內,也可寄生在總膽管、膽囊、胰腺管及十二指腸。蟲體機械性的刺激及其代謝產物作用於人體,會使患者出現一些相應的病症。臨床表現與感染的輕重有密切關係。輕度感染者,可無明顯症狀,偶在普查時被發現。中度感染即可表現為肝區不適或疼痛,食欲不振、腹痛腹瀉、化驗肝功能不正常,大多表現為單項轉氨酉每增高。由於肝吸蟲的蟲卵可作為膽結石形成的核心,故可出現膽囊炎、膽石症。重度感染者,除了上述症狀外,可出現肝臟腫大,繼而肝硬化、脾腫大、腹水、全身浮腫、消瘦、貧血、心悸等。如果在兒童期反復感染或有過一次重度感染,可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出現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甚至出現侏儒症。急性肝吸蟲病僅為少數病例,可表現為寒戰、高熱、肝腫大或輕度黃疸,末梢血中嗜酸細胞明顯增多等。

      肝吸蟲病是可以治療的,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是可以治癒的。但最好到專科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檢查及治療,特別是對一些有併發症的患者更要注意這一點,以避免不當的治療延誤病情。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魚,就可以避免感染肝吸蟲。改進烹調方法,改變吃生魚的習俗,切生、熟食物的砧板、菜刀分開,戲水摸魚後注意洗手,不用嘴叼魚等,都可以避免肝吸蟲囊蚴經口進入人體內。另外,在農村,合理處理糞便,不用生魚餵貓、狗,也是預防肝吸蟲病傳播的重要措施。
    <健康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編輯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