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種植養殖
牡丹~花中之王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文名:Tree Peony
別名:鹿韭、木芍藥、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科名:芍藥科
產地與習性:原產中國,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在低溫處栽植。花期為4月、5月。
形態特徵:株高1~3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複色,有單瓣、複瓣、重瓣等。
牡丹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黃、粉、紅、紫、藍、黑和複色(實際上並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扡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壯枝條。對基部的萌蘖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豔、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儘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應用: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種植或在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也適宜佈置花徑、花壇、花帶、盆栽觀賞,應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藥,花瓣可釀酒。
來源於2002年9月11日《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