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中醫刮痧療法

小兒疳積如何刮痧治療?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小兒疳積,又稱小兒營養不良症,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疳積是疳症和積滯的總稱。積滯,是指小兒傷於乳食,損傷脾胃,而致脾胃運化失司,積聚溜滯於中;疳症,是指氣液乾涸,身體羸瘦。積滯日久,往往可發展為疳症。

  引小兒疳積的主要病因:
(1)積滯傷脾:由於乳食不節,或過食生冷,傷及脾胃,使脾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調,積滯日久轉心成疳。主要表現為,患兒形體消瘦,腹部脹滿,厭食,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調,常有惡臭,舌苔厚膩。
(2)氣血兩虧:由於脾胃虛寒薄弱,乳食難於腐熟,停積於胃,阻礙你機,日久則致營養失調,氣血兩虧。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或蒼白,毛髮枯黃、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煩躁,睡臥不寧,啼聲低小,四肢不溫,發育障礙,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紋色淡。

  小兒疳積的刮痧治療方法:
(1)刮督脈:由大椎穴處沿脊柱正中向下,經身柱、至陽等穴,刮至命門穴處(見圖2示);刮足太陽膀胱經:由大杼穴處沿脊柱側經風門、肺俞、厥陰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腎俞穴處(見圖2示)。
(2)刮任脈:由膻中穴處沿前正中線向下,經巨闕、中脘、氣海等穴,刮至關元穴處(見圖1示);刮腹部諸穴:天樞、章門等穴(見圖1示)。
(3)刮四縫穴處(見圖2示);刮足陽明胃經:由足三里穴處沿小腿外側向下,經上巨墟、下巨墟等穴,刮至豐隆穴處(見圖1示);刮足太陰脾經:由陰陵泉穴處沿小腿內側向下,經地機、三陰交等穴,刮至公孫穴處(見圖3示)。

  注意事項:
(1)本病患兒應注意飲食調理,吃飯定時定量,不可養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平時多作戶外活動。
(2)刮痧治療本病同時,可配合捏脊、推拿等方法,以提高療效。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