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手法經驗

暈針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暈 針
  暈針是在針刺過程中病人發生的暈厥現象。

原因: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疲勞、饑餓、大汗、大瀉、大出血之後,或體位不當,或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而致針刺時或留針過程中發生此症。

症狀: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疲卷、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噁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冷、血壓下降、脈象沈細,或神志不清、撲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微細欲絕。

處理:立即停止行刺,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仰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後,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或採用急救措施。

預防:對於暈針應注意預防。如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虛弱者,應先做好解釋,消除對針刺的顧慮,同時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最好採用臥位,選穴宜少,手法要輕。若饑餓、疲勞、大渴時,應令進食、體息、飲水後再予針刺,醫者在針刺治療過程中,要精神專一,隨時注意觀察病的神色,詢問病人的感覺,一旦有不適等暈針先兆,可及早採取處理措施,防患於未然。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