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在我國應用歷史悠久。近年來,由於中藥材市場管理尚不規範,經營者為牟取暴利,大量出售摻偽中藥材。現將幾種常見中藥材與其偽品的簡易快速鑒別法介紹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1.天冬與其偽品羊齒天門冬的鑒別
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乾燥塊根。本品為長紡錘形,略彎曲,長3.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棕褐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有深淺不等的縱皺紋,有的殘存灰棕色外皮,質硬,折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有粘性。
羊齒天門冬為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的乾燥塊根。本品呈紡錘形,長3~7cm,直徑0.7~1.8cm。外皮灰棕色、黃棕色或褐色,皺縮,內部乾癟,呈空殼狀。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白色,味苦,微麻舌,有粘性。與正品的主要區別點是內部乾癟呈空殼狀,斷面不呈角質樣,無黃白色中柱。
2.大黃與其偽品華北大黃的鑒別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本品根莖呈圓錐形、類圓形、腰鼓形或縱剖開的瓣塊狀,長4~17cm,直徑4~10cm。栓皮多已除去,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具類白色的網狀紋理,習稱“錦紋”,有時可見菊花形星點。質堅實,斷面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週邊具放射狀紋理及環紋,髓部有褐色星點排列成環,並有黃色或棕紅色的線紋。根斷面木部發達,具有放射狀紋理及環紋。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華北大黃為蓼科植物華北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本品呈圓柱形或縱剖開的瓣塊狀,一端稍粗,另一端稍細,長5~11cm,直徑1.5~5cm。栓皮除去或不除去,表面黃色、黃棕色或黃褐色,常皺縮,質堅,體輕,斷面無星點,有細密紅棕色射線。氣濁,味苦,澀。其與正品大黃的主要區別點是根莖斷面無星點。新折斷面在紫外光燈下觀察呈亮藍紫色熒光,正品呈棕色熒光。
3.血竭與其偽製品的鑒別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中滲出的樹脂。本品呈圓形,直徑6~8cm,厚5~8cm。表面暗紅色或紅褐色,有光澤,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有溝紋及用布包裹遺留下的布紋,頂端有包紮成型時聚成的簇狀凹凸,底部圓平。質硬而脆,破碎面紅褐色,具光澤,間見細孔,易研成朱紅色粉末。味初淡後漸鹹,嚼之有砂礫感。
偽製品由松香、紅土、氧化鐵、紅糖等製成,外形與血竭相似,有的為多面形。表面黑紅色、黑褐色或綠褐色。質硬脆,斷面紅褐色至棕紅色。偽製品與正品的主要區別點為偽品表面無光澤,研成碎末呈淺土黃色;正品表面有光澤,研成粉末呈朱紅色。取粉末少許放在1張薄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血竭正品很快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豔的紅色;偽品血竭隔紙烘烤有明顯擴散的油跡,呈淡紅色片狀,對光照視不呈鮮豔的紅色,呈淡粉紅色。
4.茯神與其偽製品的鑒別
茯神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除去外皮切成扁平方形塊,每塊含有松木心。本品呈方塊狀,附有切斷的1根類圓柱形茯神木。長、寬各4~5cm,厚0.4~0.6cm,木心直徑一般不超過1.5cm。表面類白色,少數淡紅色,斷面顆粒性。體重,質堅實。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神偽製品多是在正品茯苓中人工壓入大量其他木材。本品呈圓柱形,直徑7~10cm,厚度為2.5~4.5cm。表面茯苓皮完整,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粗糙。斷面黃白色,中間鑲嵌有幾十根不規則的四邊形木材,長0.7~1cm,寬0.5~0.8cm。體重,質堅實,不易用手掰開,砸開縱斷面可見數根不規則的方柱形木材,黃棕色,質地細密而堅實,為人工劈製而成。茯神與其偽品的主要區別點為茯神一般為扁平方形,表面無茯苓皮,斷面中心一般含有1根圓形松木;人工偽製品多為大而厚的圓柱形,周圍外皮完整,斷面有多數方形木材,幾乎一根挨著一根。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