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臨床心得

抗抑鬱中藥研究前景廣闊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抗抑鬱中藥研究前景廣闊
  當前,全球精神疾患已成突出的社會問題。今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即是“精神衛生:消除偏見,勇於關愛”,呼籲人們都來關注精神衛生問題,都來營造適宜的環境,幫助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會大家庭,造福全社會。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疾患特點是心情抑鬱,失去各種興趣和快樂感。調查表明,美國每7個成人中就有1人出現情緒障礙。在所有自殺者中,60%是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造成的。在我國,精神病患者已達1600萬人,其中半數左右是重症患者。老年發病率較高,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伴隨著隱性的精神壓力,造成情緒低落、自責、厭生、失落、煩躁、沮喪、緊張和情緒及精神失常。這些越來越困擾現代人的生活。據西方國家統計,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曾患憂鬱症。WHO告示,目前全球的抑鬱症患者已有8500萬之多。預計到2005年,抑鬱症發病率將達到總人口的10%。目前,抑鬱症的發病機理尚不太清楚,但一般認為,抑鬱症特別是內因性抑鬱症的病理與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5-羥色氨酸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缺乏有關。
  
  對抑鬱症的治療準則是抗抑鬱劑和心理干預綜合治療,其中認知心理治療和社會的支援十分重要。20世紀30年代,以電痙攣和胰島素休克療法為主的治療方法,雖然有一定療效,但患者和家屬都很難接受;50年代早期,人們用異丙月井改善抑鬱症狀,但後來發現,用異丙月井後能引起躁狂,有類似鴉片類的興奮劑作用而未被繼續使用;1952年,一種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氯丙秦問世,由於療效迅速,很快被廣泛使用;1957年,瑞士科學家康雷諾合成了一種與氯丙秦化學結構相近似的藥物丙咪秦,具有良好的抗抑鬱效果,又有鎮靜作用而取代了氯丙秦,但之後又因其副作用較大而停用;60年代,美國禮來藥廠的研究人員,從250餘種物質中,發現一種物質能夠抑制5-羥色胺的再吸收,而對其他神經遞質沒有作用。此後,藥物學家們又陸續開發了10餘種類似的藥物,統稱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為抑鬱症患者提供了充分的選擇餘地。但這些藥仍有一定的缺陷,如患者服藥後出現噁心、焦慮、食欲降低或性功能下降等。所以迄今為止,可以說藥物學家還未研製出一種理想的抗抑鬱藥物。
  
  長期以來,由於抗抑鬱西藥的副作用,使許多患者對抑鬱症失去治療信心,轉而從傳統草藥中尋找有效藥物。在歐洲,90年代已用草藥金絲桃花、葉提取物加工成口服片,迄今已有數百萬德國人用過此品,且未見不良反應。在英國,還用金絲桃素來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及帕金森症。
  
  目前經研究有抗焦慮作用的中草藥有:銀杏、纈草、貫葉金絲桃、卡瓦胡椒、人參、胡黃連、野菊花、馬齒莧、厚朴、苦棟子、大麻等;具有抗抑鬱作用的草藥有:銀杏、貫葉金絲桃、纈草、兒茶酚、柴胡、鬱金、佛手、人參、巴戟天、大麻、葡萄柚等。以上草藥,部分已被開發,但在開發深度、廣度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其餘絕大部分還無人問津,其開發潛力仍然很大。
  
  我國中醫藥在防治抑鬱症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自古《黃帝內經》就有很多相關的記載;金元時期,名醫朱丹溪指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於鬱”;到明清時期,諸醫家對鬱證的認識更加深化完善,認識到情志因素在鬱證產生中的作用,提出藥物加心理治療的綜合療法,一直延用至今。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情志所傷、肝鬱氣滯、痰火內鬱、膽失決斷和心失所養、痰火內生有關,分別用柴胡舒肝散(柴胡、芍藥、陳皮、川芎、枳殼、香附、炙甘草)、加味黃連溫膽湯、解鬱合歡湯(合歡花、柴胡、鬱金、丹參、沈香、當歸、白芍、柴胡、山梔、薄荷、茯神、柏子仁、橘餅),配合針刺養老、大陵、足三里、內關、百會等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此外,心理開導、體育鍛煉等眾多的自然療法,對抑鬱症狀的改善也十分有益。
  
  總之,在抗抑鬱劑的開發利用方面,中醫藥有著很大的優勢,亟待人們去挖掘、完善、創新和開發,其前景十分廣闊。
(周志寬 / 健康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