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學術理論

腎虛不等於腎炎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楊元德
          最近,我連續收到兩封青年人的來信,詢問他們患了“腎虛”能否治好?會否發展為腎炎?對於他們的諮詢,我覺得很有普遍意義,因而,提筆答復如下:

          有些人患了“腎虛”,就誤認為是得了腎炎,憂心忡忡,其實腎虛與腎炎本非一回事。有的青年多次驗尿均無異常,中醫還診斷為“腎虛”,是真的腎臟有器質病變嗎?想弄清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明白中醫“腎”的實質是什?

          中國醫學是我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內容相當豐富,獨自成為一完整的醫學體系。中國醫學中的“腎”,它不僅指解剖上的腎,而且是一個生理作用相當廣泛,與人體生殖生長發育、消化、水液代謝等都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重要臟器。中醫對腎很重視,稱為“先天之本”。中醫的腎,除包括泌尿系統腎臟以外,還包括了許多內分泌,如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性腺等的生理作用,在某種意義上還含有部分腦與脊髓的功能。因而,當腎虛時會出現全身一系列衰弱的症狀。

          腎虛是怎麼一回事呢?中醫的腎虛,又叫腎氣虛損。分為腎陰虛與腎陽虛兩種,嚴重的也有腎陰、陽具虛衰的。
        (1)腎陰虛:主要表現為面色憔悴、消瘦、腰脊酸痛、兩下肢無力、耳聾耳鳴、自覺低熱顴紅、手心足心微熱、頭暈目眩、夢遺尿多等症。中成藥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針灸中極、腎俞、三陰交、太溪、太沖。

        (2)腎陽虛:主要表現為面色白、畏寒四肢冷、腰腿冷痛、尿頻而少、輕微浮腫、陽萎、慢性腹瀉等症。中成藥可用腎氣丸、金匱腎氣丸、益腎丸、右歸丸、腎寶、桂附地黃丸等;針灸腎俞、
        命門、志室、次、關元、氣海、三陰交。

          中醫治病是辨證論治,腎虛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類型,很多西醫疾病的不同階段均可出現腎虛的表現。如神經衰弱、高血壓病、肺結核病、糖尿病多見腎陰虛;而結腸炎、腸結核、慢性前列腺炎、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多見腎陽虛,臨床必須在確診後,結合中醫辨證,運用中西醫藥結合治療收效良好。

          得了“腎虛”是不會發展為腎炎的。腎炎西醫稱為“腎小球腎炎”或“彌漫性血管球性腎炎”。臨床依據病理長短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腎炎一年以上反復不癒,即轉為慢性腎炎。主要症狀是以全身水腫、血壓增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為主要特徵,同時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尿量明顯減少。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及兒童居多,男女之比為2比1。

          腎炎常常在感冒、扁桃腺炎發病後半月左右突然襲來,為什麼呢?原來是“溶血性鏈球菌”在作祟,即感染之後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患了腎炎後,在生活上應注意些什麼呢?
        (1)急性腎炎必須臥床休息,應休息到症狀及尿化驗完全正常為止。
        (2)要注意腰部保溫防濕,以防腎臟局部缺血,兩下肢及足部也
        應當保溫。
        (3)飲食要適當限制蛋白質食物,依據水腫情況給低鹽或無鹽飲食,儘量控制飲水量。

        (4)腎炎屬於中醫“水腫”病範疇內,臨床又分為“陰水”與“陽水”兩種類型。
        中藥茯苓、車前子、黑醜、白醜、夏枯草、冬瓜子、桂皮等
        均有利尿作用,可“辨證論治”酌情選用。  
        (摘自:瀋陽日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編輯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