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別名地芙蓉,華木,木蓮,青露,拒霜。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小灌木。花、葉、根皮均入藥,鮮用或陰乾用或研粉用。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排膿,為瘍科外用之良藥,瘍醫所稱的清涼膏、青露散、鐵箍散,也就是指木芙蓉。芙蓉花含黃酮甘和花色甘。葉含黃酮甘、酚類、氨基酸、鞣質等。花的水提液對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葉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本藥外用範圍很廣,對許多皮外科疾病療效較好。
1.急性火眼,目赤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雙側太陽穴。
2.丹毒:用木芙蓉葉、花適量研極細末,蜜水調成膏外敷患處,乾則更之,一日數次。
3.帶狀皰疹:取芙蓉葉末和琥珀末各2克,入爐甘石洗劑100毫升內,振盪後外搽患處。
4.燙傷:芙蓉葉、桑葉、紫草各等分為末,蜜調外敷。
5.跌打損傷:芙蓉葉60克,紫荊皮、南星各30克,獨活、白芷、赤芍各15克,均為細末,生薑汁、茶水調勻外敷患處。
6.無名腫毒:芙蓉葉、皂角各等分,研為細末,水調外敷患處。
7.淋巴結核:芙蓉葉、澤蘭葉、大黃、黃連、黃柏、黃芩各30克,均研為細末,香油調敷。
8.毒蛇咬傷:用南通蛇藥片研為細末,鮮芙蓉葉搗汁外敷。
9.銀屑病(進行期):紫草、芙蓉葉、忍冬藤各30克,用香油500毫升浸泡3天,將油加溫至藥枯黃去渣,入黃蠟150克,快冷時再加入青黛和硫黃粉各30克,攪勻成膏,每日外搽數次。
10.熱性皮炎、間擦疹、尿布皮炎:薄荷腦1克,松花粉24克,芙蓉葉粉16克,氧化鋅粉10克,滑石粉48克,諸藥研勻過140目篩,用時外撲患處。
11.面部暗瘡印:取芙蓉花極細末適量,用酸牛奶和檸檬汁調勻,外敷患處,20分鐘後去掉。
(周 丹 / 中國中醫藥報)
全球中藥材信息網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