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有些人問醫生:"我是貧血怎麼會有高血壓呢?"或者是錯誤的認為自己的血壓低就是貧血,患了貧血就一定是患了低血壓。應當指出的是血壓的高低並不受血液細胞的直接影響,只有在大失血時,由於血液丟失,不僅影響了血容量,使血壓下降,同時由於紅細胞的大量丟失,出現了失血性貧血。通常情況下有貧血存在並無低血壓。
貧血通常是指外周血(也就是我們平常做血常規所化驗的血)中血紅蛋白(即血色素)濃度、紅細胞計數和(或)紅細胞壓積(即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的比值)低於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以血紅蛋白濃度的低於正常值最為重要。因為貧血可以是小細胞貧血,也可能是大細胞貧血。在小細胞貧血時,紅細胞數目的減少比血紅蛋白濃度的減少要輕,尤其是貧血較輕時紅細胞的數目仍正常,這時血紅蛋白已表現出減低了;反過來,在大細胞性貧血時,紅細胞數的減少要比血紅蛋白的減少突出。
正常情況下,單位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基本上呈平行關係,紅細胞數(萬/mm3)與血紅蛋白量(g/dl)的數值比例約為100:3。血紅蛋白正常值為: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l);成年女性:110~150g/dl(11~15g/dl);新生兒:170~200g/dl(17~20g/dl)。紅細胞數正常值為:成年男性:(4.0~5.5)×1012/L(400~55萬/mm3);成年女性:(3.5~5.0)×1012/L(350~500萬/mm3);新生兒:(6.0~7.0)×1012/L(600~700萬/mm3);。當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被認為有貧血。
另外,貧血還可以根據血紅蛋白的含量分為四度:輕度,血紅蛋白為正常值底限至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極重度,<30g/l。血紅蛋白的含量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嬰兒和兒童的血紅蛋白濃度比成人低;久居海拔較高的居民及吸煙、肺部疾患因缺氧致血紅蛋白濃度升高;妊娠中後期血漿容量增加,血液稀釋,血紅蛋白濃度減低;腹瀉、缺水的人由於血液濃縮,血紅蛋白含量相對升高;老年人由於骨髓造血容量減少,造血功能減低,血紅蛋白含量減少。這些情況多屬於生理性改變。許多病理性因素可以引起貧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礙,鐵劑、葉酸、維生素B12的缺乏,溶血及失血等。一旦您發現自己皮膚、粘膜顏色蒼白,頭昏,乏力,困倦等,應及時找醫生檢查,儘量治療,不要以為自己是患了低血壓而不進行診治。
血壓通常是指動脈血壓,是指動脈內的血液對於血管壁的側壓。它受心臟收縮力、血容量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影響。通過血壓計的測量而直接獲得血壓的高低。當血壓低於12.0/8.0千帕(90/60毫米汞柱)時稱為低血壓。當血壓大於或等於21.3/12.6千帕(160/95毫米汞柱)時稱為高血壓。
由此可見,貧血是血液中成分的改變,而血壓則是血液對動脈壁的側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