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認識中藥

升降浮沈在臨床上的應用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升降浮沈在臨床上的應用
  人體發生病變的部位有上、下、表、裏的不同,病勢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別,在治療上就需要針對病情,選用適當的藥物。

  為了容易說明問題起見,現在從兩個方面來介紹:
按人體發生病變的部位來講:如果病變的部位在上、在表,就應該用升浮的藥物來治療,不能用沈降的藥物,譬如感冒風寒引起的表寒證,可用升浮的辛溫發汗的藥物如紫蘇、生薑等來發汗解表。如病變的部位在下、在裏,應該用沈降的藥物來治療,不能用升浮的藥物,如大便秘結的裏實證,就應該用沈降的大黃、枳實等藥來攻下。

  據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病變部位在上、在表的用升浮藥,在下、在裏的用沈降藥,主要是因勢利導,促使疾病的趨勢向好轉、痊癒的方向發展。

  按疾病的趨勢來講:病勢逆上的,應該用沈降藥,不宜用升浮藥。譬如胃氣上逆的嘔吐,當用半夏降逆止嘔;如果看見胃氣上逆的嘔吐,不用沈降藥而用升浮藥來治療,則胃氣更加上逆,必致嘔吐不止。又如病熱下陷的,應該用升浮藥,不宜用沈降藥,如久瀉引起的脫肛,就應該用黨參、黃耆、升麻、柴胡等藥來益氣升陽;如果看見陽氣下陷的久瀉脫肛,不用升提藥而用沈降藥,如大黃、芒硝等來治療,則陽氣下陷更甚,必然引起腹瀉不止,脫肛不收,導致病勢進一步惡化。

  因此,病勢逆上的用沈降藥,病熱下陷的用升浮藥,主要是扭轉惡化的趨勢,阻止病熱進一步惡化,使病情得到改善。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