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些疾病易在夜間睡眠時發作,往往比白天發病更兇險,常使人措手不及,延誤治療,應引起重視,嚴加防範。常見的疾病有:
一、腦梗塞。
夜間睡眠時,突然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視物模糊等,這主要是夜間睡眠時,心率減慢,血流遲緩,再加之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血管壁粗糙,血小板易凝集,導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發病。因此,要經常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藥物。
二、膽絞痛。
膽結石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患者常因夜間躺下睡眠時,使結石滑動而阻塞膽管,引起痙攣而突發絞痛。如轉換體位,結石可從膽管滑脫而絞痛即止。亦可用手指按壓或針刺足三里、內關、合谷等穴位止痛。
三、痛風。
是體內嘌呤類物質代謝紊亂所致,多在半夜單個關節突發劇痛。這是因為夜間尿少,尿酸不能及時排出,血中尿酸增多刺激末梢神經所致。因此,要禁食動物內臟、魚卵類,堅持服用降尿酸藥物如丙磺舒、別嘌呤醇等。平時多飲水,劇痛時可服用秋水仙鹼、保泰松、消炎痛等。
四、心絞痛。
常因夜間做噩夢導致精神緊張,引起交感神經異常興奮,使心跳加快。或睡眠躺平後,靜脈血回流增多,致使心臟負荷加重而發病。因此,睡前心境要平靜,以避免做噩夢。一旦發病,宜緩慢坐起,絞痛即可逐漸緩解,還可口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擴張血管藥物。
五、哮喘病。
由於夜間睡眠迷走神經興奮,致使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引起哮喘發作,被迫端坐呼吸。肺心病、肺氣腫等患者由於血流緩慢,肺瘀血缺氧,易誘發嚴重呼吸困難。因此在哮喘發作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肌注或靜注氨茶鹼等藥物,亦可吸氧,平時應用強心劑控制左心衰,預防心源性哮喘。
(韓素芹 / 中國中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