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兒童常見病家庭護理

怎樣鑒別嬰兒哭聲?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怎樣鑒別嬰兒哭聲?
  伴隨著幾聲清脆的哭聲,小寶寶問世了,他給全家帶來了歡樂、幸福。但是寶寶問世以後的哭鬧則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出了許多難題。

  哭鬧是嬰兒期常見的的一種表現。凡是機體內在刺激、外在刺激或精神上的衝動都可引起相應的哭鬧。嬰兒尚沒有語言表達的能力,"哭"就是表達要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

  嬰兒哭鬧通常有兩種情況,即沒有病的生理性哭鬧或必須重視的病理性哭鬧。

(1)生理性哭鬧
  "哭"是嬰兒的一種本能反應,這種哭比較緩和,哭聲宏亮、有力、均勻,並有一定規律。嬰兒餓了就開始哭,待餵飽後即可入睡,哭聲也就停止了。

  有些嬰兒的哭鬧無規律,哭塊比較大,具有突發性,經過仔細檢查而未發現病理情況時,須考慮:餵養不當,臥位不適,有要抱的習慣,尿布潮濕,衣著過冷、過熱,臀部、腋下皮膚糜爛或蟲咬等。有時大便前,由於腸蠕動加劇、腹部脹氣引起等。此種情況只要去除原因,滿足孩子的需要,如換尿布,抱一抱孩子,用手輕輕揉肚子,將孩子豎起拍拍背部等,即可停止哭鬧並能安靜入睡。

(2)病理性哭鬧
  小兒由於身體不適或疼痛而引起的哭鬧稱病理性哭鬧。以下幾種情況供家長參考,可細心觀察以便做出判斷。

1.如果小兒發生音調高、哭聲急的尖叫,伴有嘔吐,常常提示小兒有神經系統疾病,如顱腦感染、顱內出血等,應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小兒突然出現大聲哭叫不安,並伴以臉色蒼白、出冷汗等,應該考慮有無腸套疊、急腹症。

3.小兒突然陣發性哭鬧,伴有腹瀉、脫水、哭聲無力或嘶啞,可考慮是否有腸痙攣、腹痛、消化不良。

4.小兒夜間哭鬧不止,伴煩躁不安、易驚、多汗,應考慮是否有佝僂病、手足搐搦症。小兒經常哭哭咧咧,哭聲無力,平日易煩燥,應考慮是否有營養不良等慢性病。

5.小兒哭鬧時面紅、煩躁不安,應考慮是否有發熱,身體不適,有時小兒的哭聲不同於平時,有變音、無規律,應查查是否有中耳炎、皮下壞疽、鼻塞、皮膚感染等。

6.小兒夜間哭鬧時應查一查肛門周圍是否有蟯蟲(小線蟲)有時小兒手指被線頭纏繞、紅腫、壞死,也常表現哭鬧不止。

  總之,對於小兒哭鬧既不應過分緊張,也不應不管不問,要及時找原因。如果排除了原因,小兒的哭鬧就會停止並較安靜。如果長時間哭鬧不止,應及時去醫院請大夫進一步檢查。另外小兒的哭鬧與其個性有著密切關係,需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做具體分析。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