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認識中藥

中藥書籍簡介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藥書籍簡介
  中藥的發現很早,根據文字記載,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一部中藥著作是漢代《神農本草經》,記載藥物365。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增加了魏晉以來三百多年著名醫家常用的藥物365種(即《名醫別錄》),編成《神農本草經集注》一書,共收藥730種,將藥物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在南北朝時期,雷耀著《炮炙論》一書,記述各種藥物通過適宜的炮炙(音:制),可以提高藥物的功效,減輕烈性或毒性,從而發展了藥物加工炮製方法。後人尊稱此書為《雷公炮製論》。唐代由政府組織李績、蘇敬等人編寫《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收藥844種,於西元659年頒行。這是最早的副產品藥典學著作,比1542年出版的歐洲紐倫堡藥典要早八百餘年,對世界醫藥作出了重要貢獻。

  宋代唐慎微總結前人經驗,編著《經史證類急本草》(後人簡稱《證類本草》),收藥1746種。他不但增加了不少藥物,且將宋以前的重要中藥文獻在《證類本草》中保存下來。如沒有這部著作。後人就不可能知道《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集注》等書的具體內容了。因此,後對他的著作給予很高的評價。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具實事求是的精神,平時重視調查研究,親自上山採藥,並從事醫療服務,在繼承前人的知識上,以《證類本草》為基礎,經過將近在十年的勤奮工作,寫成《本草綱目》一部巨著,共收載藥物1892種,並附方11000多個。此書在十七世紀初流傳到國外,曾被譯成英、法、日、德、俄等數種文字,對世界醫藥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清代趙學敏編的《本草綱目拾遺》,對《本草綱目》又作了一些修正和補充,書中共收載藥物921種,其中新增的藥物有716種。對中藥學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漫長的年代裏,我國古代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豐富的用藥經驗與理論知識,是中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據統計現存的古代中藥書籍就有400種以上。以上只是將具有代表性的中藥文獻作簡單的介紹。

  近代,中醫藥事業生機蓬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在中醫中藥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醫療設施、中藥栽培重植與加工製造,以及中醫中藥書刊的出版發行等各方面的成就都是很巨大的。即以中藥的數量而論,在七十年代出牘的《中藥大辭典》,收藥達5767種,超過了前人著作中收載的藥物數倍。即此一端,即可說明近年以來在中醫藥事業上所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在巨大的成績面前,我們要再接再厲,繼續努力,對中國醫藥學中的寶藏在現有基礎上要進一步發覺與整理,並加以發揚提高。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