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臨床心得

中醫治療頭昏眼花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所屬地區:台灣


中醫治療頭昏眼花
  中醫稱頭昏眼花為眩暈。輕者僅僅有站立不穩的感覺,閉目即止;嚴重時兩眼發光,感到自己和周圍物體都在旋轉,有的甚至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等症候。

  治療眩暈,須先辯虛實。如為肝陽小亢(頭昏眼花,每因情志波動加重,性情急躁,面時潮紅,失眠,多夢,口苦,舌紅苔黃,脈多弦數),宜平肝熄風,用天麻鉤藤飲;陰虛陽亢的(頭昏眼花、耳鳴、腰膝酸軟,遺精失眠,五心煩熱,兩顴紅赤,口乾,舌紅,脈多弦細),須滋陰潛陽、用知柏地黃丸;如屬心脾兩虛(眩暈,面色淡白、辱甲色白,心悸,失眠,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食欲減退,舌淡,脈多沈細),治宜補益心脾,常用歸脾湯;如為痰濕內阻的(眩暈、頭重、胸悶噁心,食少神疲,心悸,痰多,苔白膩,脈多滑),治宜祛痰化濕,可用溫膽湯加減。總之,對眩暈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

  一般對頭昏、頭重、胸悶、噁心、嘔吐痰涎的,用制半夏10克,陳皮5克,茯苓、竹茹各10克,枳實5克,黃連3克,水煎服有效。

  對頭昏、煩躁、易發脾氣,睡眠不好,口乾苦的病人,用磁石,真珠母各30克(先煎),鉤藤15克(後煎),天麻10克,夏枯草15克,龍膽草10克,夜交藤15克,水煎服。

  對頭昏眼花、耳鳴、心跳、面色蒼白、精神不好的,用中藥十全大補丸(成藥),每服10克,每日3次。

  有的亦可選用推拿、針刺療法。

  對乘車船引起的頭昏眼花,則可針刺或指按內關穴(在腕關節橫紋上二寸的兩筋中間),也可內服人丹或外塗點清涼油(多塗於人中或太陽穴上)。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