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地區位於甘肅中部,北距省會蘭州100公里。歷史上通稱"隴中"。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戰略要道,古"絲綢之路"的必經地。定西地區所轄定西、通渭、隴西、臨洮、渭源、漳縣、岷縣七縣,總人口291萬人,占地20330平方公里,通向西北邊陲的隴海鐵路大動脈貫穿境內,是西部大開發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地區之一。
定西地區中藥材種植的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千年藥鄉"之稱。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定西中藥材以質量優、藥性好而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岷歸"享譽海內外,是我國獨特的品種之一。境內擁有岷縣城郊、隴西文峰、首陽三個中藥材加工園區和隴西文峰、首陽、渭源會川、岷縣城郊四大專業市場。特別是隴西文峰、首陽市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以黨參、黃耆為主的中藥材集散地,年吞吐量達10萬噸。岷縣所產當歸世稱"岷歸",據史料記載,當歸種植在漢代以前就有,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在中藥配方中有"十藥九歸"之說。以渭源縣為代表的黨參種植,因所產白條黨參體胖梢長、皮肉堅實、質量優良而聞名,被譽為"黨參故里"。隴西縣等地種植的黃耆,以根條粗大、質堅而綿、粉性足、藥用成分含量高而成為耆中精品。最近,岷縣、渭源縣、隴西縣分別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黨參之鄉"、"中國黃耆之鄉"。
定西地區中藥材不但種植歷史悠久,而且資源十分豐富,其品種達300多種。2001年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00萬畝,總產量達到2.5億公斤以上。在中醫藥常用的品種中,定西地區種植的就有90多種。主要品種有當歸、黃(紅)耆、黨參、貝母、秦艽、羌活、獨活、白芷、柴胡、瞿麥、草決明、地榆、紅花、麻黃、丹參、黃芩、艾葉、桔梗、甘草、地骨皮、板藍根、茯苓、生地、大黃、射干、防風、白朮、木香等。據不完全統計,定西的中草藥在全國市場的佔有率達20%以上,且中藥材遠銷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地區在中藥材GAP基地建設上,大力弘揚定西中藥材原始、自然、綠色的獨有特點,圍繞優化品質,合理進行規劃,重點抓好優質當歸、優質黨參、優質黃耆和大黃四大基地,力爭在2002年底完成當歸、黃耆、黨參等GAP的規範種植。
定西地區是一塊蘊藏豐富中藥材資源的"出女"地,隨著中國即將加入WTO,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隨著人們對中藥材醫療保健作用的進一步認同和鍾愛,定西地區中藥材也迎來了良好的開發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