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高血壓要穴─曲池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治高血壓要穴─曲 池
[取穴法] 曲肘,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處取穴,約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之中點。

[操作方法] 毫針針刺法。取坐位或仰臥位,曲肘80一900,緊靠肘關節骨邊緣取穴。常規消毒後,選用2-3寸長毫針,直刺雙側曲池穴,向對側少海穴透刺1.5-3寸深。運針得氣後,用撚轉提插手法,使針感上傳至肩,下行於腕,以出現酸、麻、脹感為度,1分鐘後停止行針,每5分鐘行手法1分鐘,30分鐘後每10分鐘行手法1次,留針1小時,即可出針。

[適應症] 高血壓。頭痛、眩暈、耳鳴、腦脹等。

[釋義] 曲池為手陽明經腧穴,脈氣流注此穴時似水流入池中,又取穴時,屈曲其肘,橫紋頭處有凹陷形似淺池,故名曲池。《會元針灸學》云:"曲池者,曲者曲肘之處也,池者陽經有陰氣所聚,陰陽通化,治氣分亦能養陰,故名曲池。"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也是臨床治療範圍較為廣泛的腧穴之一。

  在古代文獻中,對曲池的主治作用的記載頗多。如《針灸甲乙經》:治"傷寒餘熱不盡",《玉龍經》載:治"遍身風痛",《備急千金方》載:治"舉體痛癢如蟲齧,癢而搔之,皮便脫落作瘡",《千金翼方》也載:治"癮疹"等。說明本穴具有祛風透表和驅逐周身風邪的特殊治療作用。因肺主氣,外合皮毛,風邪外襲首犯皮毛,肺衛首當其衝,陽明主肌肉,聯繫肌表皮膚。另外,風邪挾寒、挾濕或挾熱,鬱於肌表,致使毛竅閉塞,經氣不得宣泄,氣血瘀滯而出現全身性的皮膚病。取曲池穴宣泄透達,養血祛風,清泄陽明經熱邪,則外透內清,病邪被驅,營衛氣血得和,故病可癒。所以曲池穴是治療外感表證及全身性的皮膚病之要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等症,尤以治療外感風熱表證伴有高熱症狀或屬陽明熱盛者,取刺本穴可收疏風清熱、退熱解表、清泄陽明之效。對蕁麻疹、皮炎、疥瘡、丹毒、過敏性紫癜、皮膚搔癢症、癤腫等皮膚病,又有祛風止癢、清熱解毒和抗過敏的作用。

  曲池穴還有疏通經絡、宣通氣血的作用。陽明經多氣多血,若氣虛血少、津液不足引起的手足痿軟無力,或者是風寒濕三氣侵襲引起的上肢關節失去正常活動功能的痹證,以及中風、半身不遂、臂痛、上肢疼痛等,不論虛實寒熱之症,皆可取曲池穴治療。另外,臨床上還常用於治療頭痛、口眼歪斜、腮腺炎、瘰、急性乳腺炎、扁桃體炎等。又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通經氣等作用。故王樂亭老先生運用六寸金針刺曲池治療頸淋巴結核(瘰)而有卓效。

  所以,《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云:"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

  高血壓病屬中醫眩暈、頭痛、肝陽、中風等範疇,多為肝陽上亢、風熱上擾、氣血逆亂所致。曲池穴為陽明經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取刺曲池穴可清泄陽明之熱,直折火勢,並且疏通氣血,能平其氣血之沖逆,達到降壓的目的。經臨床觀察,針刺曲池穴可以降低腦血管的緊張性,改善動脈彈性,提高搏動性血液供應情況,增加心肌收縮力,使心腦血液供應得以改善,對扶持肌體自穩調節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針曲池後,無論是舒張壓還是收縮壓都明顯降低,提示了曲池穴即刻降壓效果明顯,是針刺治療高血壓病的首選穴。

[按語]
1.熊路虎氏報導,針刺曲池穴治療高血壓病56例,顯效40例,明顯有效9例,有效5例,無效2例。有效率達96.5%。

2.李世珍氏報導,在臨床上出現因血壓不穩定的腦血栓形成的病人,針刺曲池、合谷、足三里出現血壓突然升高,而死於腦溢血的案例。所以在針治血壓不穩定的腦血栓形成的病人用於降壓時,要特別注意應每次針前測量血壓,防止針刺巧合發生腦溢血。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