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龍 膽 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龍膽草原名龍膽,又名陵游。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較短,簇生數根細長的根,淡棕黃色;莖粗壯直立;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開數朵成束,花冠藍紫色,呈鐘形。如《本草圖經》所描述的那樣:"龍膽,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餘。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花作鈴鋒狀,青碧色。"生長於山坡草叢、灌木叢中。林間空地或草甸子中。主產於東北三省及江蘇、浙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洗淨泥土,除去殘莖雜質,曬乾後備用。

  龍膽草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其味苦性寒,入肝、膽、胃三經。功能清熱燥濕,瀉肝定驚。適用於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濕疹,高熱驚厥,肝火熾盛之證。治肝膽濕熱內蘊的黃疸,可與茵陳、大黃、山梔同用;治濕熱下注、陰腫陰癢,可與苦參、車前子、黃柏等同用;治濕熱帶下、白帶色黃腥臭,可與白芷、黃柏、蛇床子等同用;治濕疹,可與苦參、地膚子、明礬煎汁外洗;治肝經熱盛、熱極生風、高熱驚厥、手足抽搐,以龍膽為末,入雞蛋清,白蜜化涼水服6克,或與牛黃、鉤藤等配伍同用;治肝火熾盛、脅痛、頭痛、口苦、目赤、耳聾,常與柴胡、黃芩、梔子等同用。

  民間以龍膽草、黃連等量研末,用熱羊肝蘸藥末服,可治夜盲視物不清;以單味鮮龍膽草搗汁服,可治咽喉腫痛;治小兒盜汗,龍膽草、防風等量研末吞服。如今臨床以龍膽草15克,茵陳30克,山梔10克,黃柏10克,水煎服,日1劑,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將龍膽草製成20%的糖漿製劑,每次10一15毫升,日服3次,治療乙型腦炎;取龍膽草15克,加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加微量食鹽冷後洗眼,每次5一10分鐘,日3一4次,或以龍膽草、金銀花、野菊花、山梔水煎內服,每日1劑,並以第二煎汁趁熱薰洗眼部,治急性結膜炎。

  龍膽花是一種名貴花卉,曾有古詩贊曰:"不臥龍宮臥山林,一樣青光若照人。可愛峰戀三俏妹,陵游開處振金鈴。"本品與杜鵑、報春合稱為我國"天然名花"。

  現代研究發現,龍膽草含有龍膽苦、龍膽鹼等。龍膽苦能促迸胃液分泌,使游離酸增加,飯前服食少量,其苦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健胃作用,並具有一定的保肝、利膽、利尿及降壓、鎮靜作用,還能抗炎抑菌,煎劑對豬蛔蟲有較強的麻痺和致死作用。

  龍膽草藥性沉降,雖為清利下焦及肝膽濕熱之要藥,然因其味甚苦,過量則易敗胃,一般常用劑量為3一5克,不可過量或久服。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