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下肢常用穴─陰陵泉(脾經)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脾經合穴。主要防治脾虛水濕不運、胃腸病,也用於生殖系統病。

        [位置]
          脛骨內髁下緣凹陷處。


        [防治作用]
          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關節痛、遺精、月經不調。
        《百症賦》:"陰陵、水分、失水腫之臍盈。"
        《千金翼方》:"水腫不得臥,灸陰陵泉百壯。"
        《雜病穴法歌》:"心胸痞滿陰陵泉;小便不通陵泉。"
        《外台秘要》:"陰陵泉主女子疝瘕。"
        《甲乙經》:"陰陵泉主婦人陰中痛,少腹堅急痛。"
        《天星秘訣》:"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湧泉。"
        《千金方》:"陰陵泉、關元,主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俯仰,氣癮尿黃;陰陵泉,主失禁遺尿不自如;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
        《針灸大成》:"霍亂:陰陵、承山、解谿、太白。"
        《玉龍歌》:"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亦堪攻,陰陵針透尤收效,紅腫全消見異功。"


        [操作]
        1.灸法:直接灸3-5壯;溫和灸5-15分鐘。
        2.刺法:直刺1-2寸,局部酸脹,有時可向下放散。
        3.按摩:點、擦法、指推法、揉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