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臨床心得

中醫治療便秘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所屬地區:台灣


  幾天不解大便叫便秘,它常有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排出不暢等不適。長期經常便秘的稱為「習慣性便秘」。

  引起便秘的病因很多,如痔瘡,肥胖,腹內或腸內腫瘤,腹水,老年人營養不良,久坐活動少,孕婦,長期發熱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都可引起便秘。

  有的病人雖數天不解大便,但只要沒有其他不適,則不必治療。

  如因便秘而致腹脹,腹痛,口苦,口臭或食欲不好的,除針對病因治療外,中醫多按下面介紹的幾種情況辨證治療:

一、熱型便秘
  多大便乾結不通,口渴喜飲水,面紅目赤,小便黃少,腹脹滿或痛而不可觸按,發熱,煩躁,唇乾,舌燥少津液,口苦或有口臭。治宜清熱通便,一般用大承氣湯或麻仁丸,有的亦用清寧丸(中成藥,由大黃、薄荷組成),每次6-10克,每日二次;或用芝麻油半杯和淘米水(煮沸後)調服。

二、寒型便秘:
  多有氣虛證候,如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欲便時每感無力推動,掙則汗出短氣,便後疲乏,大便不乾硬,舌淡紅,苔薄白,脈多虛弱。治宜益氣調腸,用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如手腳發涼,小便清長的,可用半硫丸(中成藥),每次1.5克,每日一次;如屬脾胃虛寒的,亦可用蘇子三十克,麻仁十五克,先用水浸,再研汁和粳米一起煮稀飯吃。

三、氣鬱便秘:
  常有噯氣,胸協滿悶,食欲不好,想排大便不得出,甚至腹脹痛,腹內似有氣走動,排氣後自覺較舒服些。治宜順氣行滯,可用六磨湯或更衣丸。有的用草決明三十克,煎濃汁兌蜂蜜飲服;或用膨大海,杏仁各十克,瓜簍皮十二克,煎水服,有效。

四、血虛便秘:
  面唇色淡,時覺頭昏心沖,大便排出困難,舌胖嫩色淡,脈細澀,治宜養血潤腸,用潤腸丸。

  治便秘,還有外導法,如蜜煎導或用小長條肥皂泡濕塞於肛內等。此外,還有食餌療法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或蜂蜜等的服食。對於習慣性便秘,應經常保持精神舒暢,進行輕度運動,調節飲食和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等。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