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防治感冒

治療風熱感冒中醫有哪些常用方劑?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治療風熱感冒中醫有哪些常用方劑?
治療風熱感冒中醫有以下常用方劑:

(1)銀翹散《溫病條辨》
處方組成:銀花30克、連翹30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淡竹葉12克、甘草12克,荊芥穗12克,牛蒡子18克、淡豆豉15克、蘆根30克。

處方分析:辛涼解表,溫病初期所宜。方中銀花、連翹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為主藥;桔梗、牛蒡子清利咽喉,荊芥穗、薄荷、淡豆豉疏散風熱,為臣藥;蘆根、淡竹葉、甘草清熱生津止渴,為佐藥。全方共起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

功能主治及用法: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用於風熱表實證,證見發熱微惡寒,無汗或有汗不多,頭痛、咳嗽、咽痛、苔薄黃,舌邊尖微紅,脈浮數者。水煎服,每日一劑,分4次服。

(2)桑菊飲《溫病條辨》
處方組成:桑葉9克、菊花12克、連翹9克、桔梗9克、杏仁9克、薄荷3克、葦根15克、甘草3克。

處方分析:辛涼解表輕劑,適合風溫初起。桑葉宣肺氣,通肺絡,菊花疏散風熱,此二味是主藥;用桔梗的辛開,杏仁的苦降以止咳嗽,連翹、薄荷解表清熱是臣藥;葦根、甘草清熱為佐。與銀翹散比較,在解表和清熱方面均較輕,但宣肺止咳之力則較銀翹散強。

功能主治及用法:本方有發散風熱,宣肺止咳的功用。適用於風熱初起,證見身微熱,口微渴,頭痛鼻塞、咳嗽有痰、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者。水煎服,每日一劑。

(3)茅葦湯《冷柏枝老中醫方》
處方組成:茅根30克、蘆根30克、蔥白15克、白芍9克、大棗5枚、杏仁9克、桔梗6克、竹葉3克。

處方分析:茅根、蘆根清熱生津,兼輕宣風熱,配蔥白一味,辛溫通陽發汗;白芍、大棗酸甘化陰;竹葉清熱除煩;杏仁、桔梗宣降肺氣。全方發散風熱而顧陰津,涼而不塞,發中有收,故可用於外感風熱表虛證。

功能主治及用法:清熱解表,兼護陰津。用於風熱表虛證,證見發熱微惡風寒,有汗,頭痛,咳嗽心煩,咽乾口渴,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水煎服,每日一劑。

(4)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傷》
處方組成:生葳蕤9克、白薇6克、生蔥白3根、豆豉12克、薄荷6克、桔梗6克、炙甘草3克、紅棗3枚。

處方分析;生玉竹滋陰潤燥,蔥白、豆豉相合,即蔥豉湯,為解表之輕劑,配伍薄荷散表邪;白薇養陰津,清虛熱;桔梗、甘草利咽喉、宣肺氣;大棗補中和營。全方雖發汗而不傷陰津,護陰津而不留邪。

功能主治及用法:滋陰解表,適合平素身體陰虛,感受外邪,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咽乾咳嗽,心煩口渴,舌赤脈數者。水煎溫服,每日一劑。

(5)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處方組成:香薷6克、銀花9克,鮮扁豆花9克、厚朴6克、連翹6克。

處方分析:銀花、鮮扁豆花、連翹清暑熱;香薷辛溫發熱;厚樸祛濕。

功能主治及用法:清熱解暑祛濕,適用於夏季外感挾暑挾濕無汗者。水煎溫服,每日一劑。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