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高低血壓防治

出血性中風有何臨床特點?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出血性中風有何臨床特點?
  下面就各種不同的出血性中風的臨床特點進行討論。

  腦出血即腦溢血,其發病率及致殘率、死亡率都很高。據我國調查,其患病率為112/10萬,也就是說10萬人中有112人患有腦出血,其年發病率為81/10萬,也就是10萬人中每年有81人得腦出血。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並存是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壓病又未正規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易發生腦出血。大多數發病年齡為50~60歲,發病時常無先兆症狀,一般是在劇烈活動、緊張的腦力勞動、情緒激動、飲酒等時由於血壓急劇升高而突然發病,多在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內病情發展達高峰。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肢體癱瘓、失語。嚴重者出現意識不清,昏迷,大、小便失禁,瞳孔不等大,甚至死亡,此類病人多系出血量大,波及範圍廣,影響到腦部重要結構。腦出血除上述一般表現外,根據其出血部位不同還有不同表現。如腦橋出血量大於5ml時,患者可以迅速進入昏迷、四肢癱瘓、雙側瞳孔縮小呈"針尖樣",持續高熱,呼吸困難,多數患者病情迅速惡化,多數在1~2天內死亡。小腦出血除頭痛、嘔吐外,多伴有頭暈,眼球震顫,共濟失調,如出血量大時,可在短期內因為發生枕骨大孔疝而死亡。顱腦CT見腦組織局部高密度灶。

  蛛網膜下腔出血,其發病年齡較輕者,多數與高血壓關係不大,以先天性顱內動脈瘤為最常見,其次為腦血管畸形。50歲以上發病者,多和高血壓動脈硬化關係密切。大多數為發病突然,多在用力、情緒激動或飲酒後發病,最常見的症狀為突然劇烈頭痛、噁心、嘔吐。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短暫性意識不清,甚至昏迷。部分病人表現為精神症狀、頭昏、眩暈、頸背部及下肢疼痛。查體時主要有腦膜刺激徵。腰椎穿刺發現腦脊液為均勻血性。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