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是我們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包括有: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臟,以及其循環、淋巴和神經等系統。通常以喉環狀軟骨為界線,把呼吸道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兩部分。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和肺臟。
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門戶,位於硬齶上,是一個狹長的腔隙,頂窄底寬,前後徑大於左右徑,前起前鼻孔,後鼻孔通到鼻咽。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部分,每一部分鼻腔的側壁有3個彎曲伸入腔內的骨性突起,稱為鼻甲。在各個鼻甲的下方分別形成上、中、下三個鼻道。在中鼻道有上頜竇、前組篩竇和額竇的開口,上鼻道有後組篩竇的開口,蝶竇開口於鼻的蝶篩隱窩。鼻腔粘膜與鼻淚管、鼻竇、鼻咽的粘膜相連續,為纖毛假複層柱狀上皮,其間有杯狀細胞、分泌性腺體。鼻粘膜有豐富的血液供應,使粘膜充血膨脹接觸面積增加。人每日經鼻腔吸入空氣,空氣中帶有大量的粉塵和致病微生物,鼻腔可對這些空氣進行過濾和清潔,鼻毛可過濾空氣中較大的粉塵顆粒,較小的粉塵顆粒落入粘膜表面的粘液毯中,其中水溶性的可被溶解,不能被溶解的則和細菌等在纖毛運
動下被排出。鼻粘膜豐富的血流供應可供給鼻腔內氣溫調節所需要的熱量,雖然外界溫度相差很大,經過鼻腔的加溫作用,抵達喉入口的氣溫已接近體溫。鼻粘膜豐富的腺體可分泌大量液體,用來提高吸入空氣的溫度,防止呼吸道粘膜乾燥。
咽分為三部分,鼻咽位於鼻腔的後門,上界是蝶骨及枕骨的基底部,下後界為軟齶和懸雍垂,與鼻腔相連,成為正常呼吸的要道。口咽位於口腔的後方,往上與鼻咽相連,往下與喉咽相通。口咽的外壁分佈著成群的淋巴樣組織和扁桃腺,表面襯有複層鱗狀上皮細胞。喉咽處於喉的後部。
喉上與喉咽相連,下與氣管相連,是呼吸通道和發音器官。喉腔由單個的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以及成對的杓狀軟骨、小角軟骨、楔狀軟骨和軟骨間的關節、喉肌及韌帶構成。喉腔內有兩對皺襞,上面的是一對假聲帶(室襞),下面的一對是聲帶(聲襞)。兩側聲帶之間的裂隙為聲門,中喉腔最狹窄的部分,靜息呼吸時聲門隨之縮舒,深呼吸時聲門大開。喉對下呼吸道能起到保護作用,吞咽時喉體上提,會厭封閉喉口,防止食物誤入下呼吸道。
張景岳工作室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彙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