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帶下要穴─曲 骨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取穴法〕仰臥,在腹部正中線上,臍下5寸,當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取穴。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或加艾條灸法。患者排空尿液,呈仰臥位,在腹中線恥骨聯合上緣取曲骨穴。常規消毒後,用毫針直刺或稍向會陰部刺入2.5—3寸深,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手法,使有麻脹感放射至陰道為佳。然後留針1小時,留針期間每10分鐘行針1次,每3日針1次,2次為一療程。如寒濕帶下則加艾條迴旋灸半小時,濕熱帶下只針不灸。

〔適應症〕帶下。帶下量多,連綿不斷。

〔釋義〕曲骨為任脈之腧穴,位於橫骨中央屈曲處(現稱恥骨聯合)之上緣,故名曲骨。《孔穴命名的淺說》云:“曲骨,恥骨聯合叫‘曲骨’,穴當其上緣,故名”。

  曲骨穴為任脈與足厥陰肝經之會穴,由於本脈和沖督二脈皆起於胞中,足厥陰肝經繞陰器而抵小腹,其位置又近於胞宮與膀胱,因此泌尿、生殖系統之病皆可取之。《針灸大成》云:“主失精、五臟虛弱、虛乏冷極、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通、潰疝、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經穴主治症》也云:“從臍下到恥骨上際一帶諸穴,均治生殖器疾患,尤其是婦人病有效。又恥骨上際有腸骨前上棘的下緣,即下腹部的骨際,是婦人病的反應靈敏處,也是容易見效處。曲骨及關元穴,對膀胱尿道有反應,故治膀胱炎、膀胱麻痹、尿道炎等有效”。說明本穴具有補腎培元、清熱利濕的功效,是治療婦科病以及盆腔和外陰疾患的常用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尿閉、遺尿、疝氣、小腹脹痛、淋病、陰部瘙癢、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帶下病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古人有“十女九帶”之說,針灸治療以調補任帶、健脾滲濕為法。曲骨穴屬於任脈,任脈與諸陰經相聯繫,故又稱“陰脈之海”,其病證候如《素問‧骨空論》云:“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帶下病多由沖任不固而致,對此應立法補氣升提、散寒祛濕、調理沖任,取曲骨穴,通過針刺作用,調理沖任經氣,起到固沖止帶的作用。

〔備註〕《素問‧刺禁論》曰:“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故針刺臍以下的穴位,尤其是中極至曲骨穴,針前宜令病人小便,使尿排空後針治。孕婦五月以下腹部腧穴禁針是為了防止損胎流産,又當注意。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