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手法經驗

刮痧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所屬地區:台灣


          刮痧,是以治療痧症而得名的。因刮痧常在背部進行,故亦名刮背,是一種民間常用的、較簡易的瘀血療法。

          刮痧適用於中暑痧症、感冒、急性胃腸炎、咽喉腫痛等證。

          過去多用五分鎳幣、沾油(植物油)、或酒水各半、或水、沿著脊柱刮一行,斜行沿肋間刮3-4行,刮至局部皮膚出現深紅或紫紅色斑為止。現在,則多用中指、食指彎曲後的第一、二指關節背側挾起局部的皮膚,旋又放鬆使皮膚彈回原處。如此反覆多次的提捏和放鬆,以皮膚出現紅紫色為度。刮痧的部位,除前述的背部外,尚可刮眉間、鼻梁山根、頸前、頸後、肩、肘窩、膕窩、前胸等處。因這種手法不是刮,而是拉或扯提皮膚,故有人稱此為扯痧或拉痧。

          刮痧時,病人和施術者均應選擇既舒適又便於操作的體位。括痧的手法也應由輕到重,不可用力太猛或過重,刮痧應避開皮下血管明顯的部位,有皮膚病的地方也不宜刮痧。刮(扯)痧時,應適可而止,切不可使皮膚起泡,甚或破潰。如遇到這種情況應塗點龍膽紫或消炎軟膏,以預防感冒。


          刮痧時也應和按摩一樣,注意病人的反應,密切觀察其面色、呼吸和脈搏,以防虛脫。



        張景岳工作室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彙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