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腎絞痛要穴─太 溪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取穴法〕平齊內踝高點,當內踝後緣與跟腱內側前緣之間凹陷處取穴。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法。取雙側太溪穴,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刺入穴內,得氣後行中強刺激手法,以患者有麻脹感,且針感向足等部位放散為度。留針30-90分鐘,留針期間可間斷刺激,加強針感。
〔適應症〕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絞痛。
〔釋義〕泌尿系結石引起的腎絞痛,屬於中國醫學的“石淋”、“熱淋”、“腰痛”等範疇,隋‧巢元方云:“若飲食不節,喜怒不時,虛實不調,則臟腑不和,致腎虛而膀胱熱也”,又云:“石淋者,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結石,故腎客結石,腎虛為熱所乘”。他把淋症的病因病機總括為“腎虛而膀胱熱”,並且指出,石淋是因為腎不主水,水液停聚,受膀胱之熱煎熬而成結石。故濕熱與砂石阻於水道,致通降失利,發為絞痛。所以腎絞痛之病因病機可概括為下焦濕熱、腎氣虛弱、氣滯血瘀三個方面。
太溪穴為足少陰腎經之原穴,具有強腰補腎、清利濕熱、暢通氣機、行氣化水、通利水道而止痛的作用。治療腎絞痛,雖只刺此一穴,而有標本兼治之功效,故止痛效果滿意;但若排石,就需中西醫藥配合,運用綜合療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排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