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頭痛要穴─翳風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治頭痛要穴─翳風
〔取穴法〕在耳垂後方,下頜角與顳骨乳突之間的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或加電針療法。取翳風穴,常規消毒後,醫者右手持毫針,沿下頜角與乳突之間進針,向對側乳突深刺1.5-2寸,用少提插、多撚轉的手法,使患者有明顯的酸、麻、脹感,並可放散至咽喉或舌根部,留針2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次。若針感不明顯或未放散至咽喉或舌根部,可用G6805治療儀,通電後即可獲得明顯針感,再留針20分鐘。

〔適應症〕偏頭痛。一側或兩側頭脹、頭痛,反復發作,發作時可伴有噁心、嘔吐、流淚等。

〔釋義〕翳,原指羽毛扇,有遮蔽之義。翳風者,兩耳如翳,穴居於耳垂之後蔽風之處而得名。《會元針灸學》云:"翳風者,兩耳如翳,兩完骨如屏,所謂為擋前後之風……。閉口前有耳,後有完骨,下有頰骨護之,故名翳風"。又因其善療風邪而名之。

  翳風穴系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之會穴,具有清熱散邪、通關利竅之功效,主要治療穴位所在處及鄰近處的局部病症,古代文獻記載頗多。《針灸大成》載:翳風穴主"耳聾耳鳴,口眼歪斜,脫頜頰腫,口噤不開,不能言,口吃,牙車急,小兒喜欠",《玉龍歌》云:
"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穴始痊,亦治項上生瘰,下針瀉動即安然"。說明了翳風穴為治療耳、齒、腮、扁桃體和下頜疾患之妙穴,這是因為少陽經脈循行於耳、腮;咽喉和頰部之緣故。本穴的針感常可直達耳內、腮部、咽喉部,甚可引起咽部發緊發熱或喉部發癢而咳嗽。本穴又有疏通少陽經脈之氣,宣通經絡氣血壅滯,清熱散結之功效,故可治療局部病症。近人則應用本穴治療偏頭痛、眩暈以及急救休克病人,都獲得較好療效。

  中醫學認為偏頭痛屬於"少陽經頭痛",翳風穴為手足少陽經之會,有疏通經脈,調整少陽經氣,活絡止痛的作用。現代醫學則認為,針刺該穴可直接影響頸上神經節,調整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及時控制偏頭痛發作,而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

〔按語〕魏鳳坡氏等報導,針刺翳風穴治療偏頭痛150例,有效146例,無效4例。有效率達97%。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