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家庭安全用藥
使用解熱鎮痛藥應注意哪些問題?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解熱鎮痛藥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藥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熱、消炎鎮痛及抗風濕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長期大劑量應用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所以,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本類藥物多屬對症治療,不能解除疾病的病因與誘因,有時可因用藥掩蓋了症狀而影響診斷。比如發熱病人,用解熱鎮痛藥後,熱型變得不典型,從而給診斷帶來困難。因此,對診斷不明的患者應避免使用。
(2)老年人及身體虛弱的患者可因高熱驟然降溫、出汗,引起虛脫。故對老年人和體弱者使用時,要掌握適當劑量,避免大劑量過度降溫。
(3)注意矛盾反應,解熱鎮痛藥物通過抑制體內前腺素的生物合成而産生一系列藥理作用,前列腺素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解執鎮痛藥應用過量,使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抑制過度,可出現一系列矛盾反應。如大劑量及中毒量的阿司匹林可致完全相反的藥理作用:誘發和加重變異性心絞痛、體溫升高、促進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等。故解熱鎮痛藥應用必須適量。
(4)避免長期應用。除用於風濕熱及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外,一般療程不宜超過一周。
(5)本類藥物均對消化道有明顯刺激作用,可誘發或加重潰瘍和出血。故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最好避免使用或慎用。且在應用過程中均應禁止飲酒。
(6)本類藥物之間有交叉過敏反應。如對阿司匹林過敏,應用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炎痛喜康也可能過敏。
(7)本類藥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腎毒性,對患有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需要長期應用解熱鎮痛藥者,必須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或禁用。尤其是撲熱息痛可引起急性肝壞死,肝病患者應禁用。
(8)本類藥物多數可引起粒細胞減少或再生障礙性貧血。因此,長期用藥應定期檢查血象。對造血功能不全導致貧血、血小板減少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尤其是安乃近或含氨比林的複方製劑去痛片、安痛定片、優散痛片、氨非咖片、撒烈痛片應禁用。
(9)阿司匹林、水楊酸鈉、消炎痛易透過胎盤,誘發畸胎,故孕婦應禁用。
(10)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因有嚴重毒性,國內、外均已淘汰。但目前國內尚保存含氨基比林或非那西丁的複方製劑,如去痛片和複方阿司匹林片,尤其去痛片含有上述兩種淘汰的藥品,組方甚不合理。近年來,國內已報導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藥源事故。所以,應儘量避免使用或慎用含氨基比林或非那西丁的複方製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