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常被引用的經絡為十四經,包含十二條正經及二條奇經(特殊的經絡),而這些經絡中的氣、血運行如下:早晨四點由中焦出發,由肺經開始依序循環十二條經絡,再回到中焦。據說這樣的循環一晝夜要重複五十次。
以下即是運行的順序: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最後回到肺經。這十二經絡的名稱都包含了五臟六腑,由此可知,氣也循環運行全身。
根據古代醫學書《靈樞經》的九鍼十二原篇,五臟六腑中有十二原穴,發生疾病時,便會出現反應。五臟六腑的穴道在背部,《靈樞》的背俞篇提到,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分別分布在脊椎骨兩側約三寸(一側一寸半)的地方。而確認各經穴位置的方法,背俞篇中說「一按(壓)著那個部位便會出現反應,且可消除疼痛的話,那裡就是俞穴(五臟的穴道)」。除了五臟的俞穴之外,其他還有膽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等六腑的俞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