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法] 仰掌,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的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操作方法] 毫針針刺法。取雙側內關穴,常規消毒後,快速垂直進針,刺入0.8-1.2寸深,快速撚轉2分鐘,使之出現酸、麻、重、脹之感,並激發針感向肘、腋、胸部傳導。若針感局限於內關局部,可附加壓指手法,再次運針,誘發感傳,或將針體退於皮下,調整針尖方向,使之向上,再次進針,得有針感後,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1次。每日針1次,10次為一療程,可針三個療程。
[適應症] 冠心病、心絞痛。胸痛、心悸、胸悶,兼頭暈、肢麻等。
[釋義] 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心包經與心臟關係密切。《靈樞‧經脈》載:手厥陰絡脈從內關處上行"系於心包,絡心系",其病"實則心痛,虛則煩心"。內關穴又通於陰維脈,而"陰維有病,苦心痛",可知本穴與"心"有特殊的關係,故被歷代醫家所推崇為治療心病的要穴。
冠心病屬於中國醫學的"胸痹"、"心痛"等範疇,針刺內關穴有較明顯的鎮靜止痛的效果。據報導臨床觀察到強刺激內關穴半小時,可使心絞痛緩解。有人收集了6組以內關穴為主穴,針治冠心病資料1323例,其中心絞痛1137例,緩解止痛的有效率達81.l一98.02%,還有人報導,針刺雙側內關穴治療1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其疼痛的緩解率達l00%,其中胸痛完全消失7例,6例轉為輕度。
臨床研究還表明,針刺內關穴對心臟功能有調整作用,而且是一種良性雙向性作用。可使病理狀態下心功能趨於正常,使失調變為平衡,即"以平為期",對正常的心功能並無干擾。另外有人曾對18名健康男性加以觀察,針刺內關穴可使心率慢者(51次/分以下)增快,快者(75次/分以上)減慢,中度者(51-75次/分)不變。
在臨床觀察,使用儀器的測定時,如心肌搏動圖、心電圖、心音圖等參數變化資料表明,針刺內關穴能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如有人通過臨床觀察,以心電圖為指標,證實了內關對早期冠心病患者的S-T段改善,確有明顯的特異性。對可疑冠心病者針刺內關穴前後比較,發現心電圖Tv5-v6。有顯著意義的改善。王金漢氏等報導,通過30例冠心病患者心動功能檢查,針刺內關穴前後對比表明,通過針刺內關穴,冠心病患者PEP縮短,LVET延長,PEP/LVET降低,C1提高,表明心肌收縮力增強,左心室順應性得以改善。心輸出量(CO)是衡量心臟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增加可使冠脈供血量相應增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心肌需血、需氧不足的矛盾,改善冠脈循環。
總之,針刺內關穴可有寧神安神、行氣活血、消疾化滯、疏通心脈、除痹止痛等作用,不僅能消除和緩解心絞痛和調整心率的良性的雙向性作用,還能增加冠脈流量和血氧的供給,改善冠脈循環。
針刺內關穴,其針刺的感應和傳導是獲效的關鍵,針刺內關穴"氣至病所"可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有人通過臨床觀察,內關的感傳反應有線狀感傳、散亂感傳及放射性感傳三種。一般認為主要的感傳路線是沿著心包經傳導,若能傳及腋下、胸部時可產生即時效果。特別是感傳深行於胸腔進入心臟時,可使冠心病心絞痛即刻緩解或消失,心悸、胸悶、頭暈、肢麻等冠心病的主要症狀也隨之緩解或消失。
[按語] 趙穎氏報導,針刺內關穴治療冠心病36例。實證16例,全部治癒(治療後,胸痛、心悸、胸悶等主症全部消失)。虛證20例,痊癒18例,改善l例,無效1例。有效率達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