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便秘防治
大黃有哪些通便特點?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藥大黃,性味苦寒,具有通裏攻下,瀉火解毒等作用。屬刺激性瀉藥。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便秘。其瀉下通便作用的特點歸納如下:
(1)經藥理學研究證明:大黃瀉下作用的有效成分為  類,能刺激大腸運動增強,導致腹瀉排便。如果大黃經長時間水煎煮,  類經水解失去其糖的部分,變為游離性  類愆生物如大黃素等,其瀉下效力即減弱或消失。因此,中醫在用大黃通常後下,以保證大黃水煎時間不能長。
(2)大黃口服後,需經6~8小時才發揮作用。這是因為藥物的有效成果 類物質,需在小腸中釋放,並被吸收入血,再經大腸排出時方發揮作用。
(3)大黃還含有相當數量的鞣質,具有收斂作用,故在產生瀉下作用後,可出現便秘;同時這種鞣質,特別是D-兒茶精,能抑制大腸內細菌的胺生成 ,阻斷 類產生,也導致便秘。
(4)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大劑量時(1~5克)出現腹瀉;而用小劑量大黃(0.05~0.3克)則無腹瀉作用或引起便秘。
大黃中所含瀉下有效成分 類物質,被吸收後還能排泄於乳汁。故哺乳期婦女用大黃後可引起乳嬰腹瀉。臨床上是需注意的。
(5)經中藥藥理研究和動物實驗證明,大黃不僅有導瀉通便使用,還具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腫瘤作用等。用於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膽囊炎,膽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腸梗阻,肝炎,燒傷,乃至腎功能衰竭等便秘者,臨床應用十分廣泛。既能治本(原發病)又能治標(通便)。
(6)辨證用藥:大黃屬中藥,性味苦寒,按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適用於實熱便秘,又苦寒傷胃,無論在中藥複方中應用,或單獨應用,均需注意其苦寒傷胃作用,不能久服。如果久服或過量服用大黃,損傷脾胃,胃腸功能減弱,使其腸內容物長期滯留,降低了在腸道內的移行率,會導致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