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
坐骨神經痛的證候不外虛實兩類,疼痛發作時,以實證為主,或寒濕留著,或瘀血阻滯,疼痛不甚或緩解過程中,也有正氣不足者。針炙治療本病時,當患者有典型的虛實證候,則著重考慮辨證選穴,施行不同針炙方法。當虛實證候不典型,則主要根據疼痛放射範圍涉及的經絡分經論治。
(一)循經治療
按疼痛部位及放射路徑,循經選足太陽、是少陽經穴為主。
處方:足太陽經分佈部位疼痛加殷門、委中、承山;足少陽經分佈部位疼痛加風市、懸鐘、丘墟等。
操作法:針夾脊穴時,在棘突間隙向患側旁開3-5分處取穴,重點選用腰4、腰5、、夾脊,針尖略斜向脊柱,深1.5寸左右,進針後輕輕提插,以有強烈觸電感或燒灼感等效果為佳,亦可同時針健夾脊穴,針尖注意對著患側。秩邊穴垂直進針2寸左右。針環跳穴按70℃角斜向內下方進針,施行提插撚轉,使針刺感應沿足少陽經或足太陽經放散。諸穴行平補平瀉或瀉法。留針30分鐘,並間歇行針。
(二)辨證施治
1、寒濕留著
症狀:腰腿疼痛劇烈,沿經脈上下走竄,屈伸不便。或自覺一身沈重,腰腿部重著、強硬、酸痛交作,伴有小腿外側及足背肌膚不仁,喜暖畏寒,遇陰雨寒冷氣候疼痛尤甚。苔白膩,脈沈。
治則:祛寒行濕,溫經通絡。
處方:上方加命門、腰陽關。
操作法:針刺施行平補平瀉或瀉法,並可用溫針炙或艾條溫和炙。
2、瘀血阻滯
症狀:多有腰部外傷病史,或腰腿疼痛經久不愈,疼痛如針刺、刀割,連及髀樞或腿股,不能仰躺,轉側不利,入夜每疼痛加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不利。
治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處方:上方加膈俞、委中。
操作法:針用瀉法,委中所在部位並可尋找瘀血絡脈,刺絡出血數毫升。
3、正氣不足
症狀:病變遷延不癒,反復發作,每遇勞累則痛劇,休息後疼痛減輕,喜按喜揉,腰腿乏力,面色不華,精神疲乏。脈沈細。
治則:益腎強腰,通經活絡。
處方:上方加腎俞、足三里。
操作法:針刺施行補法,並酌加艾炙。
(三)電針療法
處方:按上述證型選穴。
操作法:每次選用2-3對腧穴,負極感應強,按在主穴上,採用密波或疏密波,強度根據症證虛實及患者的耐受性調節,若10-15分鐘後電流量減小,注意重新調節電流量,每次20分鐘,每日治療一次。
(四)耳針療法
處方:坐骨神經 臀 腎上腺 神門 腰椎
操作法:每次選2-3穴,毫針快速撚轉2-3分鐘,停滯撚5分鐘,再行第2次撚轉。撚針時令患者活動患部,每日針刺1次。或在針灸體穴後,再耳穴上埋針、埋丸,當疼痛發時按壓。
處方:腰氐阿是穴 上骰 次骰 承扶 殷門 委中 委陽 懸鐘
操作法:在腧穴周圍尋找瘀血絡脈,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刺破絡脈令血自動流出,出血停止後,加拔火罐,數分鐘後起罐。
(六)皮下埋針療法
處方:秩邊 環跳 陽陵泉 懸鐘 昆侖
操作法:用皮內針刺入皮下,以膠布固定,留置3-5天,疼痛時令患者按壓埋針處,或針灸體穴後,選2-3個患者針感較強穴位埋針,每日按壓數次以鞏固療效。
(七)水針療法
處方:腰4-5夾脊 環跳 風市 殷門 陽陵泉 飛揚 懸鐘
藥物選擇:當歸、紅花、川芎注射液或維生素B1、普魯卡因。
操作法:每次選2-4穴,每穴用中藥注射液或西藥稀釋後藥液2毫升。注射環跳穴時用腰椎穿刺針,當患者有放射感時,應略提針頭注入藥液。
【輔助治療】
(一)推拿是治療本病,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較好方法,可在腎俞、秩邊、承扶、殷門、飛揚等部位施行推、揉、滾法。在疼痛下肢的阿是穴、環跳、委中、懸鐘施以點壓法。
(二)可配合採用埋療,如紅外線或短波透照、碘離子透入等。對神經根部壓近患者,並可用牽引方法。
(三)患者應注意保暖防潮,避免感受寒濕,加強體育鍛煉,平時注意活動和勞動姿勢。由腫瘤壓迫或子宮附件炎等引起者,要及時治療源發病。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