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醫藥新聞 活動看板 歷史電子報 文章搜尋
 

醫藥新聞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新聞 > 醫藥新聞

上一則 | 下一則
蕁麻疹血管炎≠蕁麻疹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蕁麻疹血管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血管炎,屬於一種新的免疫複合物疾病,原因不明,誘因主要包括化學物質、藥物、反復寒冷刺激,以及病毒、細菌、寄生蟲等。蕁麻疹血管炎與蕁麻疹有相似之處,如風團與瘙癢,容易造成混淆,但蕁麻疹血管炎並不同於蕁麻疹,無論是臨床特點還是治療原則都與蕁麻疹有較大的差異。因此,瞭解和掌握二者之間的區別有助於正確診斷及合理治療,以防止誤診與誤治。

  首先,發病機理不同,雖然蕁麻疹血管炎與蕁麻疹都屬於過敏性疾病,但前者為Ⅲ型變態反應,即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反應,而後者為Ⅰ型變態反應,即速髮型過敏反應。此外,二者的病理改變也不同,前者有血管炎症改變,後者無血管炎症改變。

  其次,二者臨床特點不同。

  蕁麻疹血管炎的特點是:①多見於中年女性,30~40歲為發病高峰;②起病時可有不規則發熱,隨後出現類似蕁麻疹樣的風團,但持續時間長,往往長達24~72小時,伴有瘙癢感及灼熱感,有時可在病損處見到點狀出血,風團消失後可留有色素沉著或脫屑;③常伴四肢關節痛及關節炎,並可伴有關節腫脹;④多數有血沉增快與血清補體減低現象。

  蕁麻疹的臨床特點是:①可見於任何年齡;②起病時無發熱,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膚瘙癢,隨即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這種風團常突然發生但持續時間短,於數分鐘至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但一日內可反復發作多次;③有些病人可伴有腹痛、噁心、嘔吐;嚴重時會出現氣短、氣喘、呼吸困難,甚至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休克現象,但無關節痛及關節炎表現;④血沉及血清補體正常。

  第三,治療原則不同:蕁麻疹血管炎的治療以皮質激素為首選藥物,應及早應用地塞米松或強的松,分次口服或靜脈點滴。而蕁麻疹以抗組胺藥為主,可用苯海拉明、撲爾敏、賽庚啶等抗組織胺藥物治療,如全身症狀嚴重,方考慮使用強的松和地塞米松。(中國中醫藥報 魏開敏)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