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智庫 > 魚病防治 > 海水魚蝦疾病防治

幼體真菌病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台灣

【病狀】該菌可寄生於蝦卵及其幼體。被感染者眼觀察透明度下降,發育停止,幼體活力減弱,不攝食,不變態,常下沉於水底。顯微鏡觀察,蝦卵和幼體體內有大量的菌絲體,一般在發現菌體24~48小時內,寄生部位的組織嚴重受損。卵和幼體便大批死亡,並在已死卵和幼體中很快就長滿了菌絲。

【病原】常見的病原有鏈壺菌(Lagenidium)和離壺菌(Sirolpidium)。在顯微鏡下觀察菌絲細長、彎曲,分枝,不分隔。其傳播方式為通過成熟的菌絲體所產生的大量游動孢子排放到水中而感染新的個體。

【臨診】將卵或不活潑的幼體製成水浸片,用顯微鏡觀察,很容易看到菌絲,特別是在頭胸甲的邊緣和附肢等比較透明的地方。

【流行情況】鏈壺菌和離壺菌的地區分布和宿主範圍都很廣,這類真菌又能以海藻類為宿主並營腐生生活,因此幾乎世界各地都有發現,特別是在蝦、蟹等甲殼類幼體和卵上,但一般不感染成體。這可能與成體的甲殼比較堅固或成體期不敏感有關。人工育苗期是發病高峰,對蝦卵和幼體感染率100%,死亡率100%。

【預防】(1)親蝦池、產卵池、孵化池和幼體培育池用100毫克/升(水)的漂白粉或50毫克/升(水)的高錳酸鉀徹底消毒。(2)孵化蝦苗所使用的海水先過濾,然後用紫外線燈滅菌消毒。(3)收隻的蝦卵在放入孵化池前用0.5毫克/升(水)的漂粉精浸洗1~2分鐘。(4)對發病苗種培育池進行隔離,使用過工具必須消毒以後才能再用於其他苗種池。

【治療】(1)用氟樂靈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001~0.1毫克/升。(2)用亞甲藍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1~0.5毫克/升。(3)用孔雀綠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006~0.01毫克/升。


示對蝦受精卵被真菌感染。
示蚤狀幼體體內真菌菌絲。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