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狀】幼體游動異常或不活潑,或下沉水底;附肢變形,剛毛、尾棘彎曲,有的萎縮或殘缺不全,所以有人稱之為“棘毛萎縮病”。在蚤狀幼體期、有的腹部也彎曲變形。
【病因】在對蝦叩孵化過程中,水溫過高過低,或在短時間內水溫變化大於5℃以上,或孵比用水重金屬離子銅、鋅、鎘、汞等含量雖然尚未達到使卵和幼體急性中毒而死亡,但可使幼體變為畸形。受精卵存孵化期間水體溶氧不足或水域被污染也可能是一個因素。
【臨診】用燒杯從培苗池中取一些幼體,對光用肉眼觀察,如發現有部分幼體游動異常,活力差開下沉者,用橡皮頭吸管吸出,置於凹玻片上,低倍顯微鏡下可診斷。
【流行情況】孵化水溫失控的一些育苗場;孵化育苗用水水源遭受工業排水或農藥污染的地區更易發生,畸形幼體一般都不能再繼續發育,在蛻度時死廣。
【預防】(1)蝦卵孵化池的水溫要控制在適溫範圍內,防止突然變化。(2)孵化用水要清潔,防止重金屬、農藥等有毒物質污染。(3)如使用消毒劑等藥物處理孵化用水,應在解毒後再用。(4)從產卵池收集受精卵到孵化池時要防止大量卵子擠壓在一起;投放入的卵數密度不能過大,一般控制在每立方米水中30萬粒。
【治療】孵化、育苗池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2Na)全池潑灑,使池水成5~10克/米3的濃度,視各池情況連用5~7次,或隔天1次。但是已成為畸形的幼體,一般不可能恢復正常。
| |
示無節幼體期尾棘和附
肢剛毛變粗短和彎曲。 | 示蚤狀幼體尾部剛毛斷落、彎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