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智庫 > 養殖培育

秋冬魚池增氧方法有哪些


資料來源:兩岸農業商務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秋冬天氣涼冷,水溫低,魚類主要集中於池水底層。由於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層水缺氧,使魚兒窒息死亡、成活率降低。下面介紹幾種魚池秋冬增氧的辦法。  

  生物造氧法 浮游生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釋放出的氧,是越冬魚池水體溶氧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池水冰封前要有意識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為引種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過池水的1/5。如果越冬魚池水質清瘦,每畝水面也可各施0.5—1公斤尿素和過磷酸鈣,以提高水的肥度。但要注意,不能施用有機肥料,以免污染水質;施肥的時間不宜過早,最好在封凍前進行,以免藻類過早繁殖,降低後期水體的含氧量。  

  注水補氧法 魚池內發生缺水和缺氧時,可直接引水入池。如果水源中的含氧量比較低,可使水流經過一定的流程和落差,提高含氧量後再注入池內,以增強補氧效果。注水補氧應注意的是,含鐵質過多的水不能直接注入魚池,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暴氣、氧化和沈澱後,才能少量注入池內。凡採取注水補氧的方法,一定要提早進行,以防止因缺水、缺氧而一次注水量過大或注水時間太長,導致池塘水溫的急劇變化及魚類的大量遊動而損傷魚體。因此,每次注水的時間和注水量,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冬季魚池的冰下水位以保持在2米左右為宜),以儘量縮短時間和縮小水量為好。  

  循環回水法 將相鄰的兩個魚池在池的一角用管道連接,在另一角用機械將甲池水抽向乙池中,形成兩池的水體來回迴圈。這樣,由於水體與空氣的接觸機會增多、接觸面增大,便可使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水體中,從而增加池水的溶氧量。  

  充氣加氧法 魚池表面封凍後,可在連接氣泵的膠管頂端連一砂濾器,或直接在膠管上刺許多小孔,設置在冰下水中,利用風車或動物帶動氣泵,將空氣壓入膠管中,讓其通過砂濾器或小孔呈很小的氣泡擴散到水中,提高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水體的溶氧量。此外,當封凍池水嚴重缺氧、措手不及時,也可用氧氣瓶進行加氧急救,即將純氧直接通過膠管送到冰下水中,讓其在水中逐漸擴散。  

  化學增氧法 對溫室越冬和水箱越冬等養魚的小型水體,在發生缺氧時,可加入化學藥品增氧急救。目前,使用的化學增氧劑主要有過氧化鈣和過氧化氫等。過氧化鈣和過氧化氫,在每立方米水中加10—20毫克,即可起到增氧1—2毫克/升的作用。採用化學藥劑增氧時必須注意,用量要適度,不可過多,以免引起對魚體的危害。  

摘自:2005.9.20.2版《陝西科技報》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