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智庫 > 魚病防治 > 海水魚蝦疾病防治

楔形藻病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台灣

【病狀】蝦卵和各期幼體的體表(以頭胸部、尾部最為常見),肉眼可觀察到其表面有金黃色絨毛狀物,失去透明性;幼體游動緩慢,攝食困難,變態發育遲緩甚至停止,最後衰弱而死亡。

【病原】病原為楔形藻(Licmophor),是一種附生硅藻,以群體生活,群體的大小不一,大的有100個以上的藻體,小的僅數個,可能與附生時的長短有關。藻體呈楔形,內具金黃色色素體,可從群體中脫落,暫時浮游,隨水流進入育苗池或蝦池,也可隨附生有楔形藻的橈足類或未孵化的滷蟲卵殼(投餵滷蟲時)而進入育苗池。

【臨診】肉眼觀察,或將有症狀的幼體置於玻片上做成水浸片,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如幼體表面有大量楔形(長等腰三角形)、金黃色群體藻類附著,即可診斷。

【流行情況】此病發生在對蝦人工育苗期,見於中國沿海各育苗場,主要危害蝦前各期幼體,但主要發生光線強的育苗車間或露天育苗池。養成池的幼蝦期有時也可見。

【預防】(1)育苗車間配備窗帘或其他遮光設施,不使光線太強。(2)育苗池在放孵化卵以前和出苗以後應將池壁及池內設施徹底洗刷並用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消毒。(3)育苗用水應水沉澱過濾,防此藻體隨水流或附生物帶入池內;投餵滷蟲等活餌料時,要儘可能分離純淨,避免將附有藻體的未孵化蟲卵和卵殼帶入幼體池。(4)育苗期間調節好水溫,投予優質餌料,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水質清新,促進對蝦體健康成長及時蛻皮態。

【治療】全池潑灑二氧化鍺(GeO2),使池水成1克/米3


示對蝦卵表面有著的楔形藻。
示楔形藻藻體。


示對蝦幼體頭胸部附肢上附著的楔形藻。
示對蝦幼體尾部附著的楔形藻。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