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漁業智庫 > 魚病防治 > 海水魚蝦疾病防治
肌肉壞死病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台灣
示腹部肌肉白濁。 | 【病狀】肌肉壞死病又稱自發性肌肉壞死。對蝦腹部肌肉尤其是腹部第四至第六節肌肉變成白濁色,不透明,嚴重患者壞死區域迅速擴大到整個腹部;有的蝦體伴有活動劇烈,不安地連續游泳,或躍出水面,過10~30分鐘後游動減緩,直至靜止不動。如持續時間長,可引起死亡。
【病因】肌肉壞死病主要是由不適宜的環境因素引起,例如水溫、鹽度異常,溶解氧長時間不足,放養密度過大,或水域污染等,可能是應激反應後所出現的病症。
|
【臨診】從外部症狀及分析、檢測有關致病因素,一般可作出診斷。但寄生微孢子蟲病和弧菌病也可能引起肌肉變白和不透明,所以對肌肉壞死的確診應進行寄生蟲和細菌學檢查,避免誤診。
【流行情況】這種病在中國沿海養蝦地區時有發生,通常發病率較低,一般在5%左右。流行季節為7~9月的高溫期。中國對蝦、長毛對蝦、斑節對蝦等養殖對蝦都可能患病。
【防治方法】(1)夏季高溫期,保持蝦池高水位;防止暴雨後淡水大量進入蝦池,降低鹽度。(2)防止水源污染,保持水質優良和溶氧充足,放養密度勿過大。(3)投餵優質配合飼料,高溫期不拉網捕撈,不驚擾池蝦。(4)發現病情後分析、判斷和查明病因,採取相應措施,消除致病因素,提高水位,改善環境條件,症狀較輕和患病時間較短的蝦體,4~6小時內可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