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主要發生在日本鰻鱺,歐洲鰻很少發生。在日本是為害較大的一種疾病,除台灣已有報導外,尚未發現於其他地區。鑑於此病有相當的為害性,故應予注意。
【病原】病原是鰻敗血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
【症狀】病魚顯著體症是體表各處出現點狀出血,以下頜、鰓蓋、胸鰭和魚體胸、腹部尤為顯著,嚴重時出血點密布全身,並合成血斑。若將病魚放置到容器中,隨著魚的掙扎活動,容器底部或病鰻接觸部位,即可出現含血的黏液,玷污容器。剖腹檢查,腹膜有點狀出血,肝、脾、腎臟均顯腫脹,呈暗紅色,並有網狀血絲。腸
壁充血,胃鬆弛。
【發病規律】病原菌在含鹽分的水中存活期較長,可達100天以上,而在淡水中則僅能存活1天。因此此病大多發生於水中含鹽度較高的鰻場。水溫15~20℃是流行季節,30℃以上疾病即可緩解或終止流行。
【防治方法】預防除了嚴格養鰻的飼養管理和消毒措施外,盡量控制水的甜度,養殖水溫適當升高到28℃以上。發病鰻魚同樣需外用內服結合進行治療。各種外用消毒劑均可使用;內服則可選擇氯霉素1每千克魚工2.5~5.0克)、四環素(每千克魚1~3克)、呋喃唑酮(每千克魚1~3克),每天2次,拌餌投餵,連用4~6天。
| |
鰻紅點病頭部、腹面出血情況。 | 病鰻腹部、腹鰭充血情況。 |